年輕富足、年老「下流」?生活品質、享樂、儲蓄兼具最好!

LENblR via Getty Images

財富自由,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但這件事,其實有很多解釋跟標準。首先,自由通常是指一種生活模式,但每個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不同。

舉例來說,A夫妻的年收入是300萬元,名下有一間在市中心,約3,000萬元的房子,每個月繳納約10萬元的房貸,另外,由於夫妻倆很愛旅遊、美食,所以每年去幾趟歐美、日韓都很常見,旅費1年大概50萬元左右,再加上養車、生活費、交際費用等等,夫妻倆幾乎是零存款。

另一對B夫妻,年收入約150萬元,兩個人為了「付錢給未來的自己」,所以會將收入的3成放到理財、投資的帳戶之中,然後他們住在蛋白區的千萬房,每個月房貸約3.5萬元,每年旅費控制在20萬元以內,兩個人約定好,每個月可以在外吃一次大餐,其他時間盡量自己煮,順便減肥,他們也養車,所以扣除上述的花費之後,每個月現金流差不多剛好打平或是剩下幾千元。

毫無疑問,一定比較多人羨慕A夫妻的生活吧?如果展現在社群中,大家一定會留下「哇!又出國!」、「這餐廳看起來太讚了吧!」這種留言。

先說,佑佑的理念是,我從來沒有認為怎麼樣一定對或錯,投資理財真的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課題,但我心中有一套我認為比較適當的做法。所以老實說,如果不用擔心現金流中斷的問題,我也想過A夫妻的生活。問題是,現金流肯定會中斷,因為人會退休啊!

所以在資源不足的前提下,我希望人生是愈來愈好,或是要維持差不多的生活水準到老去,而不要年輕富足、年老「下流」,畢竟由奢入儉難,年紀愈來愈大還要強迫自己吃得不開心,想想就搖頭,突然腦中出現「出道即巔峰」這句話,我不要啊(推開)!

廣告

看看B夫妻,算是符合我心中的期待,透過「先存再花」付錢給未來的自己,就可以避免未來現金流中斷的問題,而且說真的,如果臨時有什麼小奢侈,也可以偶爾中斷儲蓄幾次。雖然不能常常出國、吃大餐,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享樂,我一直都是「有節制的享樂」理財倡導者(撥頭髮)。

生活品質、享樂、儲蓄,3者兼具,是我最理想人生狀態。如果真的預算不足,我會先降低享樂的預算,畢竟生活是不可能跳過的項目,而儲蓄也是為了將來的生活。

如果上天告訴你,你只剩下1年的壽命,而你的存款還有500萬元,你會怎麼做?我肯定立刻辭職、把500萬元領出來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理財這件事情真的很微妙,硬要說個公式,就是「金額除以壽命」。

但裡面可以控制的只有金額,所以在思考財富自由時,大方向是,先思考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而維持這樣的生活每個月或每年需要花多少錢,然後假設自己可以活到120歲(之類的),接著就是在年輕有收入時,先付錢給未來的自己,透過「聚積、增加、保護」來準備未來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