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產》睽違5年恢復舉行 亞洲漿紙會議聚焦3主題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亞洲漿紙會議」在停辦5年後由台灣造紙公會接手,今(30)日於台北萬豪酒店恢復舉行,共162位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緬甸等地近60家公司代表參加,聚焦ESG、氣候變遷、科技創新三大主題,共同思考造紙業未來方向。

「亞洲漿紙會議」由台、日、中、韓4地造紙公協會輪流主辦,為亞洲漿紙業最大盛事,每2年舉辦一次。前次為2018年10月於韓國釜山舉辦,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暫停至今年才恢復舉辦,人數規模也回復疫前水準,共9地區、162位國內外代表報名參加。

而「亞洲漿紙會議」名稱幾經變更,最初為1984年起的中日韓紙業合作會議,1997年邀請印尼、越南等東南亞代表參加更名為亞洲紙業會議,2008年中國造紙協會加入後再更名為亞洲林產業永續發展會議,2010年改為「亞洲漿紙產業永續發展會議」名稱延用至今。

台灣造紙公會理事長黃鯤雄以大會主席開幕致詞時強調,亞洲在全球造紙產業扮演舉足輕重角色。據國際研究組織RISI統計,2021年亞洲總產量達1億9992萬公噸,占全球總產量47.2%,前十大地區亞洲便占了5大,近10年亞洲造紙產量成長率也領先其他區域。

進一步分析亞洲內各造紙市場,以越南發展最快速,產量從2012年的188萬公噸跳升至2021年的448萬公噸,成長達2.3倍,且其人均消費量只有53.3公斤,顯示越南市場未來發展不容小覷。

本次會議特邀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以「紙從哪裡來,將往哪裡去」為題進行專題演講,強調紙業具有全循環及碳儲存的特性,漿紙業要朝發展生質能源、行銷代塑產品、醣材料應用等三大契機轉型。

廣告

正隆則以「S.M. A.R.T智紙,建構永續韌性」,分享S(資源減用)、M(轉廢為能)、A(產銷智能)、R(回收再生)、T(先進製程)五大智紙策略,以及以大帶小供應鏈議和行動,從評鑑、輔導、聯盟打造永續生態系。

歐洲造紙產業聯合會(CEPI)及國際森林及造紙聯合會(ICFPA)主席Jori Ringman則特別錄製影片,強調紙要朝向不斷循環再利用,發揮固碳本質。紙業是與木材相結合產業,歐盟地區若沒有造紙業,溫室氣體量會增加2成,勉勵歐亞造紙業者共同努力創造新未來產業。

「亞洲漿紙會議」12月1日將安排國內外代表觀摩華紙觀音廠,該廠主力生產美紋紙膠帶,並積極發展特殊材料塗佈工藝,創造完全可回收材料研發基地,參觀重點著重在綠色能源、全紙回收循環再生、纖維材料創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