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QM傳教士】二度就業找不到工作?早點累積經驗越多越值錢的技能!

一個老學員寫信感謝我多年前鼓勵他成為公司改善活動的輔導員,讓他退休前就開始學習新的工作技能。他最近看了一篇中高齡員工就業困難的報導後特別有感觸。他現在七十歲了,公司仍聘請他當顧問去輔導供應商。

對比其他的朋友,退休後才開始學習新的技能,跟年輕人搶工作,以前的工作專業沒有多大用處,體力和健康因素卻影響工作發揮,即使主管很和善,自己心裡也很抑鬱。

我對他的印象很深,是因為當時我輔導企業的品管圈活動,他是課堂上的刺頭,把來上課的不開心完全寫在臉上,也表現在行為上。在小組討論時,這位老學員不僅沒有發揮專業經驗上的貢獻,反而冷言冷語,處處打擊、為難其他年輕的組員。

為了避免影響其他學員,我請課程的聯絡人安排中午和這位老學員一起吃便當,如果他對這課程實在沒有興趣,我會向培訓單位主張讓他離開課堂。

這位學員告訴我,他在這公司當設備人員超過 30 年,算是老士官長,不是什麼中高階主管。眼看馬上就要退休了,為什麼還要來上這些課?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反問他退休後打算做什麼?他說還沒有想好,可能找大樓管理員這類的工作。我跟他說:

如果你以前熟悉的工作技能對你找工作幫助不大,退休前就要趕緊學習其他的工作技能,而且要著重在經驗愈多愈值錢的技能。我教的課程不僅對公司有幫助,對個人生活和賺外快也很有幫助,退休後也能用得上,建議他給自己也給老師一個機會試試。

提升高齡員工價值的是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台積電 TQM 專案工作時,負責的課程主要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關,常常會遇到學員質疑課程對公司有好處,對員工沒有好處。

廣告

例如我幫生產線操作員上品管工具、創意工具的課程時,他們就問我,學會這些課程內容會不會加薪或升官。我很老實的回答:「不會」,這些課程可以提升他們的工作能力,但加薪和升職等還需要其他條件。

因為是公司規定的核心能力課程,為了讓他們有興趣學習,而且學好課程內容,我會用生活上的例子來當範例,從挑選伴侶、結婚、教養小孩甚至理財、經營副業等,讓他們了解這些課程的知識都可以幫助他們把事情做的更好,到了老年仍有賺錢的能力。

掌握培訓課程的邏輯,不僅能應用在生活上,也能成為帶得走的工作技能

我當企業顧問後,如果遇到學員覺得課程知識對「本身工作」沒有幫助時,也會告訴他們把知識活用到個人生活上。

我就常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課程,取別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告訴學員工作或私人生活中遇到問題或突然危機時不是躺平或是慌亂應對,其實人類早就歸納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讓解決問題的成功率可以大幅提升。

我的這些說詞不是哄騙學員,很多工作上的課程換個名稱和案例,的確可以成為某個教養小孩或是生活理財的課程。我用生活上的例子引起學員學習興趣,是希望學員在生活中可以熟練應用,在工作上會自然反應的使用這些課程知識和技能,到了中高年齡因故離開原公司需要重新就業時,也可以成為新的工作技能。

問題解決能力不受學歷、行業限制,也會隨經驗累積

職場上學習到的能力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這兩種能力的應用和積累方法上可以從人、事、物分成三個方面:

  1. 物的方面
    指的是我們因為工作的產出所累積的能力,例如從製造產品或是提供勞務中,需要操作機器設備或熟悉作業流程的能力。這部分稱為硬實力,通常是配合標準操作規範來實施,跟學歷專業有關,愈做愈熟練,但遇到新科技或換了職業或公司後常常無用武之地。

  2. 人的方面
    指的是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例如溝通協調、解決衝突或是領導團隊的能力。這部分是軟實力,通常是配合職位或個人觀念態度等特質來實施,跟利益分配有關,年齡閱歷對能力有幫助。但離開職場後,可能人走茶涼,原本的應對方法失去以前的效果。

  3. 事的方面
    指的是如何安排和改善事情流程或防災應變的能力,例如解決現有流程的問題或是超前佈署計畫各種細節。這部分也是軟實力,通常是配合績效要求或改善活動來實施,經驗對能力有幫助,也可以應用在不同行業,但常被忽略可以應用在職場外的生活中。

上述三種能力,最能體現高齡員工價值的是第三個從處理事情所學習到的能力。所謂家有一寶如有一老,老人的睿智表現在能看透事情的本質,一語中的抓到處理事情的重點。

人要有不斷學習的能力,才能學到老,用到老,甚至賺錢賺到老;但是可以選擇的學習項目太多,一般人時間金錢都不夠。我常建議學員要注重學習軟實力中有關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項能力常不受學歷、行業限制,會隨經驗而累積,而且在公司和家裡都可以隨時練習。

提升問題解決能力的 3 個方法

雖然很多媒體調查都指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場上非常重要的能力,相關的課程很多種,包括了分析問題的邏輯、數據的分析、決策的方法、計畫的執行等,引進台灣已經超過五十年,為什麼很多人仍沒有經過這方面的培訓,也沒有當成再度就業時履歷表上的重要敘述?

我在輔導企業時發現,許多人對於這個能力的培養不是藉由科學化的訓練,快速的具備一定的基礎,而是採取從錯誤中學習的方式,所以整理不出可以遵循的規則。

對於有引進這些課程的企業,也因為培訓效果不佳,而誤以為課程沒有幫助。如何做好培訓工作提升員工的能力,我在《培養員工核心能力的祕訣:台積電 TQM 專案的培訓實驗》書中有許多經驗跟大家分享。以下對提升員工問題解決能力的方法提出三點建議,企業不僅可以藉此提升經營績效,也可以讓員工培養將來高齡就業的能力。

  • (1)所有員工都應該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

很多非製造業的企業沒有接觸過這類課程,製造業的企業也常把這些課程當成只跟產品生產的良率有關,所以只有工程師需要上課,而沒有安排其他非生產單位、支援單位的員工上課。

事實上,企業內的問題不是只有發生在產品生產過程,在各單位的流程、每個人的工作中也都會出現問題。即使是清潔人員的工作,也有可能因為發生問題,導致影響公司的運作和客戶服務。通過正規的訓練會比讓員工自己從經驗中歸納方法,更有效率的提升員工解決問題的能力。

  • (2)課程的設計要考慮課程的有效性

這類課程最好依程度深淺分成數個等級,並從培訓的有效性來設計進行方式,以免有限的上課時間內,老師教得太仔細而難理解,或是時間都花在學員互動上而教太少。

有些企業要求老師選用產業的案例來說明,也要考慮隔行如隔山或隔靴搔癢學員可能沒有興趣學習。事實上,有效的方法是讓學員在課前先做作業,然後帶著問題請老師在課堂上解答,然後課後再做一次作業,驗證學習效果。

  • (3)多落實在實務應用以及經驗的分享

知識和技能是愈用愈熟練,功力是愈交流愈深厚。為了增加將知識應用在實務的機會,企業除了結合到日常工作的表單中,也不妨鼓勵員工應用在個人生活上。

事實上,員工分享在工作外的應用經驗,不僅對知識技能的體會更深,也提升了後續鑽研學習的興趣。

有問題處理能力的二度就業者是提升公司實力的人才

台灣人的平均壽命已超過 80 歲,除了 55 到 64 歲這層中高齡族群外,65 歲以上仍能繼續工作的人也是不少。這些在職場上工作多年的老員工,或許沒有期望能達到貢獻社會,自我實現個人價值的境界,但也不希望自己仍像以前剛入職場時,主要追求生理安全等低層次需求。

他們工作的目的,不一定是完全為了賺錢,很多是希望讓自己覺得對社會、對家庭仍有用處;但是現實情況很打臉,如果沒有受肯定的主管經歷,只能期待以前熟悉的工作技能符合其他公司的需求,否則就要學習新的工作職能和年輕人競爭。

站在企業經營者的立場,同樣的工作職能,要聘僱年輕人或是中高齡族群,答案顯而易見。競爭的結果不僅降低了薪資水平,也造成中高齡族群求職的困難。可見中高齡族群的就業問題,不應該是跟年輕人搶飯碗,而是應該發揮中高齡族群經歷上的優勢,創造這個族群的價值。

目前仍在職場上打拼的員工,尤其是已經步入中年的朋友,不管是公立機構或是私營企業,我建議要趕緊思考培養自己未來價值的方法。

本文所提及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個不錯的選項,可以開始蒐集處理過的問題資料,把這些職涯上的精采戰鬥經歷記錄下來,成為履歷表的亮點。

對企業而言,這些有處理問題經驗的老員工就像戰場上的老兵,都是提升公司實力的寶貝。他們能夠像外界的許多改善專家和顧問,對企業的各種專案提供正確的思路或是在基層工作上比年輕人更能發現問題提出改善的方向。

2015 年有部美國喜劇片,「The Intern,高年級實習生」,描述一個年過七旬的退休副總裁想找回生活的激情,而去應徵某企業的實習生。他在履歷表中提到擅長處理危機,錄取後也的確幫助同事解決了一個郵件寄錯人的事件,因而獲得同事和老闆的信賴。

劇中引述了弗洛依德的名言,「對人最重要的是去愛和工作」,男主角給銀髮族的求職者和企業主管們闡述了一個重要觀點:「即便他已變老,但是經驗永不過時,智慧亦然。」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TQM傳教士】覺得自己大材小用?台積電把員工變優秀的4個思維方法
【TQM傳教士】如何找人才?台積電前主管:讓人才主動跟公司一起成長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