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的思維vs一般人的思維–通膨篇

主力的思維vs一般人的思維–通膨篇
主力的思維vs一般人的思維–通膨篇 (portishead1 via Getty Images)

作者介紹:微股力達人-Kuma股海悠遊

2022 年通膨成了一個火熱的詞彙,全世界各國為了壓制通膨都採取程度不一的手段來抑制通貨膨脹。為什麼各國政府這麼著急地打擊通貨膨脹,甚至不惜犧牲本國經濟?我們身為一般人,要怎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做好資產配置?

這邊我想先根據自身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一下,首先大家要記得一個重要的事情,各國央行都一樣,他們在乎的事情只有兩件:

  1. 通膨率

  2. 就業率

年初的時候,雞蛋在全聯的價格一盒大約是 40 元到 50 元,但是現在全聯已經很難找到一盒 70 元以下的雞蛋了。假設我在年初就知道雞蛋漲價的幅度那麼快,我能做些甚麼呢?答案是,甚麼也做不了,因為雞蛋會壞掉。

但假如台灣有一家專門賣雞蛋的公司,我們是否可以預期他獲利會成長所以我們就去投資他的公司股票?答案是可能也不太適合,因為台灣政府會管制食品價格,公司可能很多成本的上升無法反映到售價上,雖然大家覺得現在雞蛋很貴,但是有沒有可能飼料也很貴?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推到很多產業,台灣有中油來吸收油價波動,所以台塑只能跟單,在美國雪弗龍和埃克森美孚漲翻天的同時,台灣的台塑卻跌很多。以上舉一個例子是告訴大家,投資並不是看到甚麼就去做甚麼的一種方式,要考慮的東西遠比表面看到的多。

通貨膨脹其實不是一個負面詞彙,以美國為例,他希望他的通膨在 2% 左右,現在跑到 8 到 9% 是他們不能容忍的,因為大家知道美國的 GDP 不是新興市場那種一年可以成長那麼高的國家,如果他們的 GDP 成長跟不上通膨會造成民眾購買力下降,會把資金縮手到只願意去買「必要的東西」而其他的零售商品銷售衰退,會造成公司裁員,進一步惡化下去就是經濟停滯、衰退,所以打擊高通膨是必要的。

廣告

政府打擊通貨膨脹的手段主要有兩個:

1、升息

讓大家願意存錢而非消費,降低需求就會逼著供給方降價,政府需要這麼做!如果政府不插手而是讓東西無上限貴下去,到一定程度後,民眾會先開始面臨還不出貸款、信貸違約、房貸違約...經歷2008金融海嘯的人都記憶猶新,政府不會讓事情變得無法挽回才出手,他會直接先出手把通膨扼殺住。但升息的反面刃,一旦存錢的利息變高了,借錢的利息也跟著變高了,這時候企業是否繼續擴張就會思考更多。

如果毛利率不高的產業考慮的就更多了,原本做 100 元的生意獲利 10 元,本來想說借錢再開一家店,這時候銀行和你說利息從 3% 提高到 5%,你如果還能賺 100 元,獲利就從 10 元變成 8 元了,­而且還可能因為升息導致你的客戶也不那麼想買商品,100 元的生意變成只能做到 95 元,獲利剩下 3 元了…

再來一個電價上漲、明年基本工資上漲預期等等,轉眼之間獲利很可能由正轉負,許多投資案就這樣收起來了。公司不想招人,新的畢業生、二度就業的人士就更難找到機會,失業率就上升了,這也就是政府會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就業率」。

因此,我們可以從數據看出來,美國政府現在就是覺得失業率 3.6% 還很低,他們想要升息到通膨恢復到 2% 或失業率上升到 4% 以上,大方向才可能調整。

2、縮表

縮表是一個專有名詞,2008 年金融海嘯,政府為了振興經濟和未來的自己借錢,這時候就會先印製一批國債。然後就會開始到市場上買一些投資等級公司債、ETF 等,把現金回到金融體系中。銀行就想辦法找企業融資、找民眾貸款,市場的大家就會慢慢開始願意投資、願意消費。一段時間之後,市場恢復穩定,政府就會慢慢縮小購債的規模,買到手的債就擺放到到期,來償還自己一開始印製的國債。

上面是一個通膨到通縮的流程。所以縮表等於有一個大咖玩家逐漸退出了。換言之市場會擔心沒有盤子接盤,所以泡沫就開始慢慢消退了。

縮表造成的是企業的估值泡沫變小顆(也就是 Price),升息造成的是企業的獲利和成長速度會趨緩(也就是 Earning),兩個炸彈都對金融市場的商品比較不利。

例如原本假設的前提之下,台積電的本益比是 20 倍,預估今年賺取30 元,明年賺取 35 元、後年賺取 40 元的成長性假設出來的。但是縮表造成市場給這樣成長性的本益比剩下 16 倍,所以台積電的合理價格可能從 20*30=600 變成 16*30=480。如果台積電的獲利沒有衰退,反而從 30 變成 32,明年賺 35 變成明年賺 40 的成長預估那台積電本身來說就是還有可能 P 重回 20,加上 E 變高,就可能又重返榮耀了!

所以,回到第二個話題,我們身為一般人,要怎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做好資產配置?

保守來看:

  1. 在通膨明確的前提下,我覺得資產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考慮房子或是黃金。

  2. 金融資產的話,可以考慮有很多資產的公司,像是鐵路公司、或是帳上一堆現金的公司。

積極來看:

  1. 我認為可以關注一些成長明確的產業。

  2. 然後可以用新的合理模型來估計。

以上和大家分享。

作者介紹:微股力達人-Kuma股海悠遊【立即關注

微股力 LINE 官方帳號【加入好友,40萬名股友都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