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COVID-19 接受度提高

近兩年,民眾對保健的意識大幅提高,尤其此波國內Omicron疫情爆發以來,大家對中醫藥的理解更多,漢方保健品及中藥供不應求,接受度已不可同日而語。

根據美國官方的最新統計,美國有逾四成的成年人染疫,其中近兩成出現「長新冠 Long COVID」症狀。有些國家長新冠的比例更高,疲倦、掉髮、心跳加快、胸悶、失眠、記憶力衰退、慢性疼痛、肌肉無力等都是普遍的症狀。在台灣,除了服用西藥,確診者常以中藥做為輔助治療。而面對COVID-19染疫後的不適,有些民眾選擇諮詢中醫,進行長期的調養。

板橋明遠中醫診所院長廖子源醫師表示,目前COVID-19確診的症狀多以喉嚨痛、流鼻水、咳嗽有痰、肌肉痠痛、腹瀉、發燒為主。發燒是身體抵抗病毒的表現,適度發燒其實對病情是有幫助的,但若是超過38.5度,就要考慮吃退燒藥。尤其嬰幼兒腦部發育尚未完全,持續高燒很容易造成熱痙攣,往後癲癇的機率會變高。高燒也可能併發腦炎,嬰幼兒病情變化有時很快,要特別留意。若有活動力不佳、抽搐的狀況,應立刻送醫。

廖子源醫師指出,中醫針對COVID-19,大致和治療感冒一樣,使用桑葉、板藍根、金銀花、連翹、薄荷、黃芩等藥材,也和當年SARS用藥相似。對於咳嗽,桑葉和紫蘇都很常用,加一點菊花,也可以幫助潤喉;桑葉和魚腥草,都有助化痰。

近期清冠一號大缺貨,價格漲幅不小,但是清冠一號對有些人有可能太寒,容易造成腹瀉體虛,讓病情更加複雜,就像四物湯並非每個人都適合,是同樣的道理,因此建議使用前先諮詢專業中醫師。

對於確診者與其居隔的家人,明遠中醫提供視訊看診的服務,除了問診,醫師也會觀察病患的舌苔、氣色,依照不同的體質開適合的中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
聯茂需求喊燒 2022季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