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互鬥新戰場 電動車電池成關鍵

中美科技戰的戰火延燒到電池產業。美國政府公布最新政策,將提高外國實體獲得稅收補貼的標準。由於大陸企業在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占率超過半壁江山,市場認為這是美國進一步阻止大陸電池產業鏈從補貼中受益。

美國電動車補助 要排除「中國製」

根據美國政府12月1日公布的「『降低通膨法案』外國敏感實體指南」,要求從2024年開始,含有由外國敏感實體(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製造或組裝的任何電池組件的車輛,將不再享有「通膨法案」提供的稅收抵免優惠。

外國敏感實體,包括中國、俄羅斯、北韓和伊朗政府擁有、控制、管轄或指示的個體。根據指南,所有在大陸註冊成立或大陸官方持有其25%及以上股份的公司,都將被視為外國敏感實體。如果一家公司25%的董事會席位、投票權或股權由敏感實體持有,該公司也將被認為是敏感實體。

「指南」還要求,到2025年,相關規定將擴展至電池製造中所需的鋰、鈷和鎳等關鍵礦物,即車輛不能含有在外國敏感實體提取加工的電池關鍵原材料,否則將無法享受稅收抵免,補貼門檻愈加嚴格。

美國去年8月公布的「降低通膨法案」,為購買全新電動車提供最高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但對汽車電池中的關鍵礦物、元件來源等都有嚴格的標準。自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必須有50%上的電池部件與材料需在北美製造或組裝,才有資格獲得每輛車3,750美元的稅收優惠。這一比例在2029年之後需達到100%。

另外3,750美元的稅收優惠則與電池關鍵礦物有關。從2023年開始,電動汽車需有40%的電池關鍵礦物在北美或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提取、加工或回收。原材料當地的比例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到2027年達到80%。目前,符合條件的國家包括澳洲、巴林、加拿大、智利、哥倫比亞、日本等,外國敏感實體被排除在外。

廣告

陸企掌握零組件 美企繞道談合作

由於大陸企業佔據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的半壁江山,在部分電池材料供應市占率更高達90%,美國汽車業者只好和陸企採取不同合作方式,以輾轉獲得補貼。

今年2月,福特汽車宣布與寧德時代合建電池工廠。福特擁有新工廠的所有權,寧德時代則提供籌建和運營服務,並就電池專利技術進行許可。不過9月時,在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持續罷工的背景下,該工廠計畫福特只好暫時喊卡。即便11月福特宣布重啟建設,但電池規劃產能將縮減超四成。

除寧德時代通過上述方式曲線入局美國市場外,國軒高科、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等大陸電池廠均已公布在美國建設電池產能的計畫。

外電引述業內人士分析,美國新規上路或將引起美國汽車供應鏈的轉變。目前美國電動汽車供應鏈仍然嚴重依賴大陸提供的相關材料和零部件。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台北股市》不斷更新!8家金控營收開獎
東航空巴一周2故障 迎第3架C919
應徵上台積電、聯電 年薪差60萬怎麼選?網竟一面倒:不用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