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看22項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 14奈米以下製程技術相關、矽光子等異質整合封裝入列

首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出爐,國科會5日公告具主導優勢與保護急迫性技術的第一波清單,涵蓋國防科技、太空、農業、半導體、資通安全等技術領域。

工研院與英國擴大半導體合作,提供先進封裝試量產線(Pilot Line)專業諮詢顧問服務技術,進行量產前評估,提高供應鏈韌性。(圖/工研院提供)
首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出爐,其中,半導體領域包括14奈以下製程IC製造技術及其關鍵氣體、化學品及設備技術,以及異質整合封裝技術-晶圓級封裝技術、矽光子整合封裝技術及其特殊必要材料與設備技術安全等技術領域都入列。(示意圖/工研院提供)

國科會表示,為確保國家安全與產業競爭優勢,針對涉及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加強保護,避免非法外流至國外造成國家與產業利益受侵害,並不影響合法商業行為及技術交流。國科會及各相關部會後續將配合技術發展變動,持續廣納意見,預計將於三個月後滾動檢討。

本次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清單涵蓋領域如下:

一、國防科技、太空領域:主要基於國家安全考量且政府已投入大量資源,其技術發展已具自主性,且涉及國際公約規範,如瓦聖納協定等。

二、農業領域:則考量涉及糧食安全及民生經濟,且為台灣出口外銷主力之一,具備產業競爭力與領導型技術優勢;

三、半導體領域:台灣半導體產業為全球市占率第一,高度連動相關產業鏈發展,對台灣經濟發展與產業競爭力具有高度影響性;

四、資通安全領域:資通安全領域為國家安全及數位科技核心,並涉及台灣關鍵基礎設施防護,台灣產業已具技術能量,故將資安領域相關技術納入保護範疇。

國科會說,依國安法第三條第一項,所謂關鍵技術定義,即如流入外國或境外敵對勢力,將重大損害國家安全、產業競爭力或經濟發展,且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一)基於國際公約、國防之需要或國家關鍵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考量。(二)可促使我國產生領導型技術或大幅提升重要產業競爭力。

為認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項目,國科會設置審議會,聘(派)產官學研專家擔任審議委員共同審議。國科會訂定國家核心關鍵技術認定辦法於2023年4月28日生效後,即邀集各界審慎研議,與各部會辦理協商及共識會議;另藉座談會與專家諮詢等方式,統整公協會、業界代表、利害關係團體與學者專家等各界意見,以凝聚各界共識並完善技術清單,期能周延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保護範疇。

廣告

國科會說明,審議會依循國安法法定程序完成認定,技術清單已由行政院公告,並送立法院備查。國科會及各相關部會後續將配合技術發展的變動,持續廣納意見滾動檢討,以保護台灣重要的核心關鍵技術營業秘密。如有技術營業秘密不法外流,依法由檢調單位偵辦。

  •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呂俊儀:資深財經媒體工作者,曾任採訪團隊主管,專訪過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也歷經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記者會等大事件,堅持產出最專業、富有洞見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