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觀點】三芝3字頭照賣!蛋盒區鹹魚翻身?!這群人正任性的買...

Yahoo房市觀察員/ 鄭ASH(資深房產媒體人)

房市這十幾年下來,在購屋地段跟產品上有了不少思維上的轉變,比如以前被叫鬼城的林三淡(林口、三峽、淡海)隨著重劃區造鎮機能逐年實現到位,軌道建設有了,12年國教還是完全中學的學校也設了,還是雙語的,商城影城也有了,加上整個房市土地價值與原物料價值隨通膨墊高,早就從野狗比人多的1字頭區票房毒藥區,變成3字頭、4字頭的首購和投資盤熱區。還有一種過去是票房毒藥的產品,這幾年也居然偷偷熱銷、悶聲發大財,那就是所謂的「休閒不動產」、「度假宅」、「養生宅」、「銀髮宅」。很難想像,這類通常位處「遠得要命王國」,訴求依山傍水有溫泉的產品,過去因為屬於蛋殼區、甚至是蛋盒區,因為機能差、難得才會入住使用、入住率跟點燈率雙低、難轉手還難漲易折舊,很容易就賣掛掉的推案型態,沒想到在老齡化社會大浪已經悄悄漲潮上來的這幾年,變成了不少建商瞄準的新商機,而且這次…真的賣得動。

就比如說,前陣子我去金山泡湯,繞北海岸回台北經過三芝才發現,一共541戶的養生宅產品「不老莊園」居然成交了510筆,第一期幾乎九成賣出去,近一年實登行情每坪還到34萬,三芝耶!都比部分有輕軌的淡海新市鎮新古屋賣得還貴了!無獨有偶,宏國二代也開始在宜蘭五結鄉佈局大面積的莊園型態樂活產品,聽說銷況還挺不賴。最近可以觀察到這股趨勢的,是紅樹林竹圍捷運站近一年推出的一堆17、18坪到30坪以內,規劃1房、1+1房頂多到2房的小坪數住宅預售案,基地也通常上千坪莊園開發規模,搭配溫泉會館等豐富公設,既照顧到社交需求,也有滿足一個人的心靈放鬆,也賣得嚇嚇叫,而且越小越好賣。除了總價因素外,更多抓對了市場新出現一群將屆退休、或剛剛退休的「橘世代」客群,他們身體還很勇建、行動力強、爬起山來腳力比年輕人還勇,對他們這群人樣貌最精準地描繪是:「他們就是這十年裡幫七八年級出買房頭期款的50-70歲的富爸爸、富媽媽們(或者說漂撇阿公、花樣阿嬤們)。」

廣告

距離蛋黃區有點距離也不成問題,他們又沒要上班,而且大眾交通工具還半價,特別是現在還有1200月票。去一趟淡水、北海岸、宜蘭五結、礁溪、頭城,基本都是1小時公共運輸可達的當日來回車程。不想這麼累,正好買棟房子玩過夜,泡湯、爬山,有的阿北還騎重機玩衝浪,隨時可以暫時離開久居的市區渡個悠閒的小假。

這群橘世代,通常在市區有房,也拿得出四、五百萬幫子女出頭期款,花個七八百萬到一千出頭萬,在有山有水有溫泉有view的郊區,買個房子,自己度假、邀朋友同樂,完全不成問題。如果一年30萬交易量有一半約15萬是首購盤支撐,按照統計比例至少15%來自父母贊助頭期款,代表有2.25萬對父母有錢幫子女出頭期款,其中那怕是只有一成的橘世代父母可以為自己任性買,一年也有2250戶的熟齡休閒度假宅需求!跟當前相關產品的推案量相較,其實供需抓得很均衡。

當他們忙活大半輩子終於幫子女跟乖孫出了頭期款安頓好一個家,手上的閒錢該是為自己人生下半場任性一下爽花了!因為「再不任性,就老了!」那種買房要買會增值的地段跟產品那套理論,在這個人生階段根本bullshit,他們還有幾個十年等增值,過去打拼的歲月該賺的增值財他們早賺過了,他們市區的房子和幫子女買的房子才需要考慮增值,他們自己現在要買的房子,最大的目的不是增值,而是圓夢跟圖一個快樂。這點,我也是眼睜睜看著我爹買了一台200多萬的四驅越野車一圓夢想之後才有的瞭解。

另外,還有像長庚、康寧、新光這類有醫療資長照資源的集團,還能在這類渡假養生莊園上,再劃分園區,發展出月租、年約制,可加購長照跟醫療配套的樂齡宅、健康宅,那有是另外一趴中高端的商機,下次找機會再跟大家聊聊這類產品的市場現況觀察。

◎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