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想重整的供應鏈不只半導體?李淳曝下波目標:對台灣是大威脅

美國近日正式通過晶片法案,是否影響台灣半導體產業,備受各界關注。中華經濟研究院W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美國現在希望半導體產業在美國生產,也希望各國減少在中國生產的比重,而當中國、美國、歐盟等主要國家都在追求產業自主、進口替代,對以代工為主的台灣來說就是最大威脅。

李淳在談話節目《金臨天下》表示,美國很明顯在推動供應鏈改組,這有2個目的,第一就是要在美國本土重建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台積電、三星都要赴美投資,另一方面,即便是成熟製程,美國也希望西方陣營或市場經濟為主的陣營不要繼續資助中國發展。

降低中國生產比率 美國點名「資通訊組裝」業

李淳指出,兩周前美國開始傳出美國遊說艾司摩爾、日本佳能,這代表即便是針對成熟製程的光刻機,也不要繼續出口中國,整個半導體產業,先進的毫無疑問要回到美國,即便是成熟製程,也不要再繼續支持中國發展。

李淳說,美國有興趣改變供應鏈結構的,不是只有半導體而已,今年2月美國公布的半導體評估報告,印刷電路板、光纖、路由器、交換器等都被美國點名,特別是還有點名「資通訊組裝」,而這就是在點名電子十雄,報告中講得很明白,台灣在電子組裝業在全球市佔率合計超過90%,跟台積電一樣,但麻煩的是大部分生產線都在中國。

李淳說明,美國集中點名台灣業者,因為台灣業者生產基地都在中國,所以美國認為這件事必須要改變,不一定完全能回到美國組裝iPhone,但希望以台灣為首的組裝廠要降低在中國的成分,不用完全沒有中國但不能只有中國。

西方國家開始追求供應鏈自主 李淳:對台灣來說是大威脅

李淳提到,韓國最近對要不要加入半導體聯盟搖擺不定,原因就是韓國三星、海力士在中國的投資金額實在太高,也有相當程度生產能量放在中國,台灣的半導體相對來說大概只有10%產能在中國,所以台灣不像韓國感覺那麼不舒服。

廣告

但李淳強調,台灣的問題在於電子組裝業、代工業,雖然過去幾年因中美貿易戰有下降比重,但在中國的比重還是太高,至少8成以上產能都還在中國,這些都是首波要面對加速淡出中國的品項。

李淳提到,美國和歐盟如今效法20年前的中國,靠國家力量協助支持晶片發展,例如晶片法案,但中國控制企業的力量美國根本學不來,中國才是供應鏈自主性的老前輩,而當這些主要國家都在追求產業自主、進口替代,對台灣來說就是最大威脅,因為台灣是以代工為主。

台積電赴美投資恐被取代?李淳:暫時只為分散生產基地

李淳指出,歐盟、美國、中國現在都開始認為生產太集中有風險,那台灣、韓國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半導體、電子組裝都是如此,不過目前為止,西方國家是要三星、台積電到美國投資,而不是美國企業取代台積電,目前只是分散生產基地,還沒有被取代的問題。

不過李淳也說,大家也很擔心的是,會不會長久發展以後,美國會說這些企業都不是美國企業,而想要去扶植英特爾,這就是台積電從創辦人張忠謀及台積電各高層接受訪談時都在說的,不要給台積電歧視性的待遇,要和美國企業一視同仁。

李淳表示,過去6年以來,台商面對這樣的壓力,已經在不斷分散生產基地,2020年資通訊產品在中國生產的台商家數比重已經不到8成,雖然許多台商回流台灣,但還是有將近8成在對岸,但慢慢調整以後還是會有效果。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吳典蓉專欄:台灣人為何不害怕?
相關報導》 台海開戰,台灣撐得住嗎?盤點國軍戰略、軍備 驚見海空軍最大罩門
相關報導》 憶在柬埔寨驚見「沒有臉」的按摩師 吳淡如嘆:危邦不入,亂邦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