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靠自動化成長

新加坡英語科技人才薈萃,且政府鼓勵海外業者投資自動化廠房,成為少數推動製造業擴張的已開發國家。

■"Modern factories require much less land and labor,"said deputy Prime Minister Heng Swee Keat at an industry event last year. "This has made manufacturing activities preciously unthinkable in Singapore possible again."

去年全球晶片嚴重缺貨以來,晶圓代工大廠格芯(GlobalFoundries)位在新加坡的Fab 7晶圓廠就夜以繼日趕工,但廠內鮮少看到工程師出入,只看到機器手臂來回穿梭,因為晶圓代工的350道製造程序幾乎全都自動化。

近年機器人主導的工廠在新加坡隨處可見,奇異電子新加坡廠也自今年起使用3D列印機來維修噴射機引擎刀片。挪威太陽能面板製造商REC Group也在新加坡廠使用雷射機器人手臂切割面板。其他諸如德國半導體製造商世創(Siltronic)及台灣聯電也陸續在新加坡設立自動化廠房,使新加坡製造業再度蓬勃發展,成為已開發國家中罕見的實例。

汽車大廠生產線進駐

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因缺乏天然資源而積極發展製造業,當時低廉勞工成本吸引賓士、福特等汽車製造商前來設廠。新加坡經濟在此後數十年間飛快成長,勞工薪資也水漲船高,於是歐美業者逐漸將生產線移往其他東南亞國家。

廣告

2000年代末期新加坡已成亞洲金融中心,製造業不再是經濟支柱。據世界銀行統計,新加坡製造業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從2005年的27%降至2013年18%。

美、英、法、德、西等西方已開發國家也呈現同樣趨勢,隨著經濟發展成熟,勞力密集產業逐漸沒落。但新加坡政府資料顯示,去年製造業占GDP比重增至22%。

繼賓士、福特離開之後,現代汽車來到新加坡設廠,專門生產電動車且非必要不使用人力。新加坡副總理王瑞杰表示:「現代化工廠不再需要大片土地及大量勞工。這讓新加坡實現過去難以想像的製造業活動。」

自動化技術普及讓新加坡製造業再度擴張,而新冠疫情讓全球企業更加肯定自動化是製造業未來趨勢,因為機器人不會感染肺炎,就算封城工廠也不用停工。

德國疫苗大廠BioNTech去年宣布在新加坡設廠,未來每年生產數億劑疫苗,估計當地人力只需要80人。吸塵器品牌戴森在新加坡的廠房也使用超過300台機器人組裝吸塵器馬達,只有幾名工程師負責監督。

新加坡人才豐富

戴森供應鏈主管Michelle Shi表示:「新加坡工程及科學人才濟濟,製造業成品品質優良,讓我們決在此設廠。」

歐美製造業主管普遍認為,新加坡除了英語科技人才薈萃之外,政府提供減稅優惠鼓勵外商投資設廠,並主動牽線促成當地產業合作。此外,新加坡位於亞洲樞紐方便原物料進口,又與多國建立自由貿易協定方便成品出口。新加坡智慧產權法規嚴謹,也讓歐美企業安心在當地投資技術研發,種種誘因促使新加坡再度成為製造業重鎮。

自動化技術在許多國家往往造成失業人口攀升,但在新加坡卻不成問題,因為新加坡製造業過去仰賴大量移工。隨著製造業自動化,移工簽證到期後不再續簽紛紛離境,依法不列入失業人口計算,因此過去10年來新加坡失業率始終維持在2%左右。

如今新加坡從事製造業的本地人口幾乎都是管理職,使製造業成為白領階級產業。新加坡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執行副總裁Damian Chan表示:「我們認為製造業生產力提高是未來薪資永續成長的關鍵。即便新加坡製造業人力減少也不是壞事,因為自動化取代的是移工。」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惠譽看人民幣 明年貶至6.7元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