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簡報系列-如何用英文有效解釋圖表曲線

在學習數據圖表的英文時,能發現坊間許多成人英語教材,會提到如何形容一條曲線,像是increase steadily或是dip sharply,雖然這樣的內容有與英文沾上邊,但是在職場裡,陳述一條曲線只能算是完成了基本的任務,如今天的標題所說,只是「形容了一條曲線」而已。

回到本篇文章的重點,難道同事們和老闆是看不懂這條線的高低起伏嗎?在筆者過去任職的公司,甚至明文規定不准講「as you can see」這句話,根據規定這條規範的老闆表示,這句話本質上沒有任何意義。而從他的觀點延伸,廣義來講,「as you can see, the revenue increase steadily over the past 6 months」,整句話也沒有任何重點,只能算是個鋪陳。

在明白不能平鋪直敘的解釋曲線後,接下來要講的內容才是重點,根據我的體會,講到數據和曲線有四件事情最為重要,在這邊跟大家做個分享。

#1 解釋圖表基礎資訊及資料來源

解釋圖表的基本資料是許多報告者常忽略的事情,因為圖表是要用來說明某件事,而不是成為另一個困惑的來源。

舉例來說,維修工程師常常會用到一張圖表叫做MTBF(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用來表示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曲線,但若不是專業的技術人員,很少人能馬上這份圖表要表達的意思,因此在報告的開始,可以從頭開始解釋,我們能這樣說:「接下來我們看一下這張圖,這張圖是___,X軸是代表___,Y軸代表___,他代表的實質意義是___」;若換作英文表達可以這樣說:「Now let me show you this line graph of … ,the vertical axis shows(縱軸單位),and the horizontal axis represent(橫軸單位),this curve illustrate(圖表呈現之內容)」,將圖表的基本資料表達清楚,就能讓台下的觀眾更容易進入情況。

廣告

這個道理與廚師切菜一樣,當台菜師傅要切菜的時候,會拿一條抹布墊在切菜板下面,求的就是一個穩當、好切。你可以把這張圖當成是切菜板,等一下要在這張圖上有許多的討論、甚至是爭論,所以說明這張圖的基礎資訊就像是在鉆板下鋪墊一塊抹布,能有效降低後續討論的震盪。

甚麼樣的震盪?你知道公司裡面被稱為進步阻礙的那些人最拿手的一招是甚嗎? 他們的起手式第一句就是,「你這個資料是哪個單位提供的,蒐集的對象是誰?」,通常接下來的半個小時就是輪到講者困窘的交代這張表的來源出處,費力地證明資料的可靠性,但如果一開始就交代圖表出處,就能先把未來可能未爆彈引信拆除。

#2 轉折處做清楚說明

老闆們每天看這麼多圖表,他並不想要、也不需要知道所有細節,他只想要掌握線條轉折背後的原因;同理可知,客戶也是一樣,當你要拿圖表來說服客戶,務必說出線條轉折的重大趨勢,才有可能說服他們。

這時能用以下的句型來表達,「which indicate that+(代表的事情)」,「which is a result of+(原因)」,運用這些連接詞,很快就能帶入正題,讓對方了解圖表當中隱藏的含義。

#3 進階講解線條型態

辨識型態的方式,例如能放上多條曲線做比較,比方拿去年第一季,和今年的第一季的比較,當我們放在一起比對的時候,就可能辨識出一些有意思的型態,比方說年初的幾個禮拜,因為還在消化聖誕檔期沒賣完的庫存,通常客戶的進貨量較低,整個拉貨的速度大概都是從三月才會開始加速。

藉由清楚的抓出季節性的因素,我們能夠清楚辨認今年和往年的不同:例如今年的三月出貨上升的幅度大於往年,因為…,這些資訊才是在會議裡最有價值的內容。「By looking at all these lines,we recognize an interesting pattern,which is+(你想要傳達的觀察)」。其中的recognize the pattern 指的是辨識出型態。

#4 做對於未來的預測

也就是中文說的「放眼未來」,對未來的預測也是能夠引起超多討論的部分。「Based on our intelligence and the assessment , here is our simulation of the future scenarios」每個同事、長官進到會議室開會,都是希望透過會議,打造一個更棒的未來,沒有人想要開了兩、三個小時的會議,只為了得知現況如何,雖然這道理很好理解,卻很少人會做的就是針對剛剛討論的曲線走勢,來做一個延伸,其實最佳的方式就是把原本的那一條線,往三個方向延伸,分別是「best case scenario」,「worst case scenario」,「most likely」三個可能的延伸方向並標記為虛線。

結語

最近看了一部有關於半導體工程師的訪談影片,對於三十歲以上左右的世代所面臨的壓力頗有感觸,裡面的主角有說到他這麼拚的原因,是希望藉由把事情做到極致,而能夠在體力可以負荷的情況下,能夠多拚一點,給這個家更多的保障,看完除了深深的感動與敬意之外,其實我最想給所有爆肝世代說的是,要花20%的時間在呈現上面。

Play hard是認真的人的特色,但有沒有Play smart就是差別。三十歲左右的世代,已經在自己的專業崗位上鑽研了五年左右,很多專業領域已達可發表自己獨立看法的程度。

這個時候,要把所謂的做到極致的這件事情擴大開來,把每個月的報告、每一季跟總經理報告的場合,也放到極致的雷達範圍裡。

讀者可能覺得做事認真就已經花掉很多體力,現在連簡報也要花功夫?其實要言不繁,講到重點才是老闆與客戶想要的,若能在既有的水準之上,稍微強化這四點:說明圖表的背景資訊、描述每個重大轉折背後的事件、辨認出線條的型態,最後再延伸對於未來走勢的看法。

透過簡單的這四點,我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早點回家陪小孩,因為老闆開始會希望放手讓你負責一些更策略面需要動腦的角色。

如果想學習更多商務英語內容,請持續關注工商時報Jeff老師的「商務英語學習系列」,同時讀者也可以掃描QR CODE,前往工商時報網站閱讀。

(本文出自JEFF商務英語)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亞太電開新局 遠傳扮靠山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