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學校的一本書」 演色走出印刷業市場沙漠化衝擊

實習記者張峻瑋台北報導

台灣的產業結構,隨著時間慢慢轉變,從過去的勞力密集工業轉型為現在知識密集的高科技產業,過去的紡織廠、印刷廠、製鞋等等偏重勞力的公司,幾乎都選擇轉往勞力便宜的地區投資,能留在台灣繼續經營的已屈指可數。身處洪流般的市場結構轉變,演色印刷總經理陳智宏表示,多角化經營,不完全侷限在單一項目,使他們能度過公司艱困的時候。

由於勞動成本上升、網路的流行趨勢,讓印刷業在台灣的市場規模越來越小,許多業者已漸漸淡出市場,陳智宏表示,演色印刷可以持續經營,主要是保持初心、熱誠與執著,持續的學習找出新的服務方向,努力做好口碑。他指出,演色是從「學校的一本書」做為開端,隨著時代的改變及進步,他們也會一起調整改進,像是三十年前畢業紀念冊較少印刷廠做,公司抓準這個市場,且採用當時尚不普及的電腦排版作業,十分受到客戶歡迎,後來光碟片出現,使只能表現平面圖片的紙張受到衝擊,他們以畢紀冊附光碟片的方式度過,現在受到少子化的衝擊,公司則利用多角化經營和客製化特色,建立高品質的服務口碑,打造出新的市場機會。

陳智宏認為,公司的客戶及合作廠商像是一條鍊子,如何維繫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所以他會一直思考公司的經營核心價值是什麼,以及如何讓企業家精神建立在生產循環中,成為公司營運的重要因素。他表示,他們的客戶以學校和學生為主,所以在互動上會盡量滿足客戶的需求,不把利益部分作為事先考量,與客戶建立革命情感,跟合作廠商也是一樣的道理。

廣告

公司內部的結構及溝通,對外的商業宣傳也是營運上重要的一環,陳智宏指出,公司內部管理仍以傳統的組織運作為主,定期的開會做溝通與討論,對外宣傳則以口碑行銷作為客戶來源的主要管道,並以資訊化的平台作為溝通輔助。而對員工的管理,陳智宏表示,他把員工當作家人,並保持同理心。公司不以績效做為最主要的管理方式,是以投入適量的人與資金做最有效率的處理,專案及其資源的分配要以平衡為核心,太多或太少反而會影響效能。

對於演色為何會有經營項目轉向為多角化的疑問,陳智宏解釋,由於畢紀冊製作過程跟攝影及服裝相關,公司因此開啟了攝影部及服裝的租借服務,學校還是主要的客戶,所以他們也經營校園周邊商品,往多元的服務方向發展。他表示,畢紀冊在公司目前的收入只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為校園文創及服裝租借,利潤主要以文創項目為主要獲利來源。陳智宏認為,對於印刷業沒落這件事,演色已經度過了,現在比較重大的挑戰則是少子化問題。

從演色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事業經營隨著時代的變遷做因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外,不離經營初衷也是其中關鍵之一。讀建築相關科系的陳智宏因接觸到畢紀冊及作品集籌劃工作,對此產生興趣便投入,隨著時間累積,他也了解到建築跟印刷是有關係的:建築是一塊地,然後在土地上策畫、結構的設計與相關材料的生產製作;印刷則在一張紙上,策畫文字與圖片的所在,設計出精緻的頁面,然後就是一連串的印刷、照片文字的蒐集等等的生產過程。他鼓勵年輕人,現在所學的未來可能會成為一項對自己有用的工具,所以要努力學習。經營公司就跟生活一樣,抓住核心去發展且順應時勢,經營出一個特質來,對演色來說就是在學生間傳承的口碑,建立長期的合作遠比不穩定的客源來的更加有利,就像在這片產業沙漠中,也能找到可以生存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