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謝麗秋】全民防疫 也該修補破壞性

TOKYO, JAPAN - FEBRUARY 13: Pedestrians wearing face masks walk through an underground passage on February 13, 2020 in Tokyo, Japan. At least 219 passengers and crew onboard the Diamond Princess cruise ship have tested positive for COVID-19 making it the biggest centre of the virus outside China. Japan has also so far diagnosed 28 other people with the illness, some of whom are evacuees from Wuhan, and has announced measures to ban entry to foreign travelers from Zhejiang alongside an existing ban on non-Japanese nationals coming from Hubei. (Photo by Tomohiro Ohsumi/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作者為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 謝麗秋

中國大陸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不斷飆高,死亡人數也超越了17年前的SARS,許多各國也發生不少確診案例,全世界如臨大敵。我國對於全民防疫措施,不能因目前尚未有社區感染而進行鬆懈。對於疫情的長期控制與減少傳播是現任政府團隊最大的挑戰。

目前對於新型肺炎仍然有許多未知的資訊,對於國際上、政治上、經濟上、或是人道與倫理問題,所面對的問題千絲萬縷,政府與社會不斷的學習卻也不斷的破壞,防疫也要正視破壞其過程帶來的傷害,尤其陸配子女入境問題引發人權與防疫的辯論並引發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問題,以及族群意識不斷被挑起造成社會對立,還有人民對政府信任度以及強化人民命運共同體的認知,皆有待進一步強化與修補。

從臺灣過去 SARS所獲得經驗相關檢討來看,對抗疫情首要之務即須建立一個明確領導中心,各級機關單位要能有效配合不能多頭馬車,使相關的政策工具運用能夠有效達成目標。

其次,政府必須開放性且即時性的與媒體、與民眾溝通,而使社會大眾獲得充分資訊且正確的資訊,避免恐慌,有效預防,且能即時瞭解民意並及時修正。

第三,公衛與醫療體系必須獲得充足性防護資源,以因應防疫與救護。

第四,須與民眾共同建立命運共同體的認知,方能使人民信任配合政府相關作為。

就現行狀況來看,我國現在防疫機制在多年累積不同防疫經驗下,已有一套比以前更進步SOP,尤其科技應用下,政府與民眾獲得資訊方式也更透明及迅速,相關防疫措施也不斷進化。相較於SARS發生初期,許多未知的狀況讓政府運作亂了套,此次政府對於新型冠狀肺炎的因應,也改善了許多也更迅速。然而不斷許多新興狀況迥異於過去的防疫經驗,仍考驗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

廣告

首先防疫隨著時間的進展,現行政府機關之間政策的協調,依舊出了問題,如陸委會對於開放非我國籍的陸配子女入境的措施,當天出現數次髮夾彎的情形,隔天卻由防疫指揮中心宣布撤回此項措施,引發民眾嘩然與議論。人權與防疫之間的拉距,再加上民意間所做的決策搖擺,也代表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依舊不夠完善。

其次,過去選舉時政黨所挑起的激情族群意識,並沒有因選舉結束而終結,所以疫情發生後,許多仇中言論不斷被有意挑撥發酵,甚至擴大到影響對陸配、對台商的歧視。對於一個自詡為注重人權國家來說,是相當矛盾的事,也突顯此種「選擇性人權」仍有大家進一步反省之處,論者也勿須為了刻意強化政策正當性,而忽略人道關懷與倫理,用過激的言語挑起不必要的仇視與對立,尤其是政府官員或是媒體都應有其應負的社會責任。操縱對立過度,反而造成和解不易,過度激化的結果,連副總統賴清德的兩岸共防疫用語或是非營利機構對大陸的人道捐助,竟遭受部分輿論攻擊,亦值大家深思。

再者,從行政院長說口罩一定夠,到現在很多民眾一罩難求,從呼籲戴口罩防疫,到目前呼籲搭捷運或公車不用戴口罩,但現在卻仍發現捷運的人仍有百分99.5都依舊戴口罩,可見一旦涉及與個人利害相關的政策措施時,民眾仍有自己的判斷跟決定。由此可瞭解政府要建立與民眾的信任機制,則有賴政府官員的相關作為是否可值信賴,因此相關政府政策宣示相當重要,也更須謹慎,不應自我矛盾。一旦過度消耗社會信任資本,導致政府無法作為,將使政府付出更多的成本,影響政策成效。

此外,隔離政策能否有效落實,除考驗人民自我約束外,亦考驗政府人力與資源分配,與強化人民加入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而此除合理補償、強力執法外,與非營利組織或是與社會團體有效配合,或鼓勵企業團團體捐助資源,亦可能有助抒解政府人力不足與資源不足的窘境。

威廉.麥克尼爾在1976年所出版的「瘟疫與人」一書當中,認為疫病影響古代政治與歷史,並認為人的生命處在一個由病菌的「微寄生」,跟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巨寄生」關係當中,有了強大政府,防疫可打破微生物的寄生循環,減少疾病的傳播。現代醫藥科技的進步與公共衛生及全球化發展,讓傳染病的控制基本上能獲得有效控制,傳染病對於文明與政治的影響不若以往那般巨大。 然而就現代而言,在小政府與大政府之間,傳染病的發生依舊帶來對政府體制如何有效運作的反思,尤其在民主國家更是一種民意的檢驗,各國的做法之間也會互相學習比較。

總之,防疫過後,要檢討的不僅是政府運作與制度,還有人心的修補。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陸配子女來台喊卡 牽動兩岸變局的防疫人心之戰
當孩子說:班上只有我沒手機!在「從眾」與「獨行」的岔路口,如何陪伴孩子做選擇?
江啟臣PK郝龍斌 救黨共識 藥方大不同
罷韓肯定輕鬆過 韓國瑜不如自己辭了
台灣價值不足 一切都是活該

今日推薦影音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