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辨識活蚊 國衛院創「蚊子攝影棚」

人工智慧(AI)被應用在人臉辨識早就不稀奇,國家衛生研究院現在開發出利用人工智慧辨識蚊子全身的長相,還開發出全球第一套「蚊子攝影棚」,照相辨識蚊子的種類,準確度達九成以上,再透過連線到雲端資料庫,結合地理資訊系統,協助預測登革熱疫情的高風險區域。(戎華儀報導)

登革熱在國內曾造成上百人死亡,以往只能仰賴專家人工辨識蚊子的種類,費工耗時,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蚊子攝影棚,建置各種蚊子的影像資料庫,透過人工智慧學習辨識活體蚊子,捕捉一隻蚊子要拍720種角度、10800張照片,累積蚊子大數據。

國衛院助研究員廖倫德:『飛進來的埃及斑蚊,有公的、有母的,有不同的年紀,飛進來的方式、降落的方式都不一樣,牠可能是屁股先進來或是翅膀先進來等等的,而且牠進來的時候不會只停著就讓你拍照,牠會一直飛一直飛、一直動,所以這是辨識的方式困難的地方在這邊。整個飛進來到辨識完成,到抓到牠,整個大概只需要0.07秒。』

南部地區近年來對於防範病媒蚊警覺性增強,國衛院在苗栗竹南、臺南和高雄地區佈點設置捕蚊設備,配合蚊子影像資料庫加以辨識,將有助於衛生單位及早得知蚊子的種類和分布區域,便可提早啟動相關的病媒蚊防治措施;國衛院同時開發不同大小的蚊子誘殺桶,可讓民眾放在住家室內外,減少病媒蚊。

(圖:戎華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