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社區拆遷案有解!與台大合作都更實驗 首創開發與居住權雙贏

紹興社區拆遷案有解!與台大合作都更實驗 首創開發與居住權雙贏

位於仁愛路、紹興南街口的「紹興社區」和華光社區、大觀社區一樣,是位於國有地上、典型的都市非正式住居聚落。在2011年遭到台大校方提告要求拆屋還地後,引發一連串的激烈抗爭,經過了長時間的協商,今(18)日雙方簽訂合作意向書,社區將和台大合作進行創新與社會實驗計畫,這也是全台第一宗公有地開發兼顧違建戶居住權的案例。 從衝突到和解,力求雙贏 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台北市紹興權益促進會與台灣大學正式簽署〈高教創新與社會實驗計畫合作意向書〉,透過結合公辦都更的方式,兼顧校地開發與居民安置,落實聯合國兩公約的居住權,也為公辦都更立下楷模。今天特別召開簽約記者會,社區居民、紹興權益促進會理事長蘇仁志和台大校長楊泮池,以及多位台北市議員、立法委員皆出席。 紹興社區位於仁愛路和紹興南街口,是緊鄰台灣大學的日式宿舍群,居民大多為1949年跟隨國民黨政府來台的軍民和家眷。原本共有約 135 戶,現有約50多戶仍居住在原地。如同2013年遭拆的華光社區,紹興社區也是「非正式住居」社區,也就是所謂的違建戶。然而因為政府長期的默許,居民大多在這裡住了四、五十年,多為經濟弱勢的年長者。 2011年,台大依法對紹興社區提告,要求拆屋還地與不當得利的鉅額賠償,居民和學生發起抗爭,台大校方當年也因拒絕協商和未告知即對居民採取法律途徑遭到許多批評。2012年底,台大與紹興社區住戶展開協商,歷經數十次的會議,直到2013年6月,絕大部分居民陸續與校方達成法律訴訟上的和解,並與校方開始尋求兼顧「校地開發」與「居民居住權」的合作方案。 在諸多民間團體包括紹興學程、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協助下,紹興社區與台大的溝通過程儘管多所摩擦,也在歷經近五十場會議中,逐步形成具體方案:包括第一階段的「中繼安置」,將在今年8月啟動,居民可陸續搬遷至台北市基河三期中繼國宅,讓紹南基地順利進行「公辦都更」的招商與開發;而大約在四年後,第二個階段「實驗住宅」,居民就能回到紹興社區原址,租用公辦都更後的房舍,持續與台大合作進行「高教實驗計畫」。 實驗性都更,帶動區域改造 台大校長楊泮池表示,台大「高教創新與社會實驗計畫」有意翻轉過往都市更新過度著重建築物重建,卻未能從單一基地帶動區域改造的問題。紹興社區居民也認為,該計畫方向有利於社區培力、社區長照、社區經濟、健康產業、健康服務的發展,推動社會創新;希望藉由此次校地開發,能帶著紹興社區邁入新的階段。蘇仁志也表示,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但一路上要謝謝許多人的幫忙,終能獲得這個結果,居民也約有九成願意再回到紹興原址居住,並和台大維持合作關係。 紹興南街基地再生計畫的基地面積約1.4公頃,未來規劃將台大大樓以外的部份,設定以地上權方式開發,預計可創造130至150戶公宅,其中1/4分留給台大當作宿舍或安置現住戶。預計一年半內動工,四年內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