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險業增資、發債強身 前3季規模近1745億元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保險業為因應接軌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2.0及IFRS 17「保險合約」新制,對此積極辦理增資及發債,以強化財務體質、提高清償能力應戰。據金管會統計,保險業2023年前三季合計增資634.52億元、發債1110億元,合計籌資規模達1744.52億元。

其中,產險業因遭逢防疫雙險理賠風暴,自去年起便陸續啟動增資,今年前三季共有6家業者合計增資530億元,包括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元、南山產險15億元。

而壽險業則是因應2026年將接軌ICS 2.0及IFRS 17,今年前三季共有4家業者透過現金增資、盈餘轉增資及公積轉增資等方式,合計增資104.52億元,包括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遠雄人壽1.24億元。

同時,金管會4月鬆綁規定,允許保險業可發行10年期以上的長期次順位公司債籌資,不僅可計入自有資本計算資本適足率(RBC),也可比照保險業以其他形式持有的自有資本進行投資管理運用,今年前3季共有6家壽險公司發債籌資,合計金額達1110億元。

觀察6家獲准發債的壽險公司金額規模,包括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及台灣人壽各130億元,以及中國人壽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