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共享傘圈YouBike 余季堯進軍北捷

「每年有6億支雨傘報廢,那為什麼雨傘不能以租代購?」年僅32歲的raingo執行長余季堯說道。走進捷運站,不難看到鑲在牆壁上的亮白傘樁,掛著一排粉綠色的雨傘,這是共享雨傘raingo耗時三年的心血結晶。

從2023年8月開始,raingo進軍北捷,提供共享雨傘服務。不到一年,raingo在大台北已擁有2萬8千把共享傘、超過350個機台及5萬名以上會員用戶。

「我們要成為共享傘界的YouBike!」余季堯興奮的描述團隊願景,曾在中國餐飲界闖蕩,余季堯累積三年創業實績,因疫情爆發返回台灣,看到大陸疫情不穩定,以及對共享經濟的長年觀察,余季堯轉投入全新領域。

觀察生活 構思解法

余季堯說,在一次聚會中,自己的遠房親戚蘇俊嘉同樣對共享產業有興趣,二人一拍即合,有次在趕往活動現場時,遇上滂沱大雨,「如果有一把傘可以借就好了」,二人不約而同冒出這樣的想法,共享雨傘的點子開始孵化。

隨後,余季堯與蘇俊嘉找來創業認識的朋友,四人各自拿出近半身家「撩落去」,在2020年創立了「樂眾科技」,以raingo作為品牌識別,開始傘樁實體研發、雨傘架構設計及APP開發等,耗時二年才開發出實體成品。

共享雨傘在台灣不常見,但在中國大陸卻是遍地開花。余季堯觀察,中國大陸的共享傘業者,是「打著共享名義賣傘」,租借費每小時僅10元,上限不到百元,就可把傘帶回家不用還,甚至很多共享傘商沒有實體租借站,最後就像「愛心傘」一樣,有借無回。

廣告

余季堯認為,raingo最大的祕密武器,就是耗資研發的貼壁型傘樁,可連動APP綁訂會員,租借就如Ubike規則,掃碼、取傘、歸還,一氣呵成。

余季堯介紹,另一個祕訣就是獨有的物聯網IoT系統,能預測租借熱點,隨時調度傘量及位置,同時串接氣象署氣候資料,清楚各地區降雨機率,進而掌握租借需求。

「這十年將會是台灣共享經濟的黃金十年」,他認為,全世界的共享經濟能夠繁榮、普及,需要仰賴電子支付。台灣在經歷過疫情爆發的實聯制後,民眾也開始習慣電子支付,因此共享雨傘在台灣仍是商業藍海。

前進北台灣交通圈

目前全台灣約有三家共享雨傘業者,但raingo卻是第一家進軍北捷,且流通數最大的業者。余季堯說,與北捷合作,是raingo營運以來最大的成果與第一步,藉由IoT智能系統以及「全世界最薄的」傘樁,成功讓北捷點頭答應,一炮打響知名度。

談到未來計畫,余季堯希望除了籌備中的桃捷,還能將raingo推廣至台鐵及高鐵,打下北台灣交通圈,預計年底朝向1,000個據點邁進。

「如果能夠有一天,全台灣人都能租借我們的雨傘,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榮幸與目標」,余季堯笑說,聽起來過於遠大,但能夠減少雨傘耗損、增進環保,也是這份創業最大的初心之一。

達人座右銘

與時俱進、迭代更新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電廠地 高市加速通關
基金定期定額 出現品牌效應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