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台南 東山龍眼大豐收 量增3倍

【時報-台北電】台南東山正值龍眼產季,今年幸未嚴重受到氣候影響,收成量超過6成,是去年的3倍,不少農民都搭建土窯焙製龍眼乾。仙湖休閒農場創辦人吳森富擁有52甲龍眼園,他說,龍眼鮮果保存期短,但加工做成龍眼乾後,如保存得宜可放置1年,頗受消費者歡迎。

農業局統計,今年台南龍眼種植面積3670公頃,產量約2萬2046公噸,產值達8.5億元。其中,東山區種植面積約1385公頃,種植規模也是全台第一,產期從每年8月到9月。東山龍眼去年因年初降雨多、龍眼樹結果率低,收成量僅2成,光是「生食」就供不應求,做成果乾更是稀少。

吳森富表示,龍眼產量通常是一年高、一年低,去年算「小年」,今年則是「大年」,產量已恢復正常水準,平均結果率達8成;梅雨、颱風季期間的落果不多,損失僅約2成,因此換算下來,收成量可以超過6成。

東山區農會總幹事余淑琴也說,今年產量確實比較多,但價格仍算穩定。今年恰逢閏二月,產期較往年延遲約3周,目前東山龍眼已採收3至4成,南勢、青山、東原等地的農民,近日也都開始焙製龍眼乾。

吳森富遵循老一輩留下的傳統使用土窯焙製龍眼乾,每9台斤的龍眼鮮果可製成1台斤龍眼乾;他說,焙製龍眼乾的製程繁雜,必須靠人力隨時翻炒,讓龍眼能受熱均勻,把內部水分蒸發,還須控制好火候,否則可能一下子就燒焦,甚至釀成火災。

吳森富說,收成下來的龍眼,大多都焙製龍眼乾,除了可延長保存期限,還可增加經濟價值;近年農場也開發相關商品,如飲品、冰淇淋等,遊客來遊玩時,可以品嘗到龍眼的多元美味。(新聞來源:中國時報─張毓翎/台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