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未發照 小米發展電動車遇阻

小米將斥資100億美元發展電動汽車,卻遇到監管阻礙。市場29日傳出的消息說,小米幾個月來,遲遲無法從大陸發改委拿到許可執照,恐衝擊公司造車大計,及集團整體架構的規畫。

外媒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小米近幾個月一直和發改委討論,但至今未成功說服拿到執照。該消息29日重擊小米股價,小米開盤雖漲逾1%,不久即轉跌、日內跌幅持續擴大,收盤跌5.08%報港幣12.34元,成交量價均創6日以來新高,股價直線跌至7月來新低。

小米對於電動汽車項目志在必得,喊出十年內要投資100億美元。董事長雷軍更表示,自己將親自帶隊、押上聲譽,挑戰人生中最後一個創業項目。隨後,小米也投資不少汽車產業鏈公司,2021年9月小米宣布,完成小米汽車有限公司工商註冊登記,資本額達人民幣100億元。

但監管的不確定性因素,會否直接將小米汽車項目扼殺在胎中?知情人士指出,小米部分高管還抱有希望、認為監管最終會批准,也有市場人士擔心小米造車計畫會因此延誤。此前小米曾喊出,要在2024年推出首款電動汽車產品。

一如雷軍名言:「站在風口上,豬也會飛」,當前電動汽車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風口」上,但隨著市場競爭者愈來愈多,市場已變紅海,沒人能預料這股順風會否在不久的將來便強度銳減。如業內巨頭比亞迪近期也強調,該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搶快是必要策略。倘若因監管因素延誤,對於小米汽車未來發展恐有相當影響。

小米財報顯示,在今年首季投入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人民幣4.25億元,當期小米淨虧損5.31億元,經調整後為淨利潤28.6億元,衰退53%。小米首季在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銳減22.1%,收入也罕見大幅衰退11%。

在當前智慧手機需求持續不振、物聯網等業務增速有限的情況下,小米正尋求商業模式上的大轉變,但當前電動汽車的卡關則為小米在轉型上添增變數。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業拚數位轉型 揪團打造資訊模型公版
13盞多頭明燈 外資敲進
美經濟重啟 Nike財報超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