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族群》台塑四寶多頭並進 卡位綠色經濟

【時報-台北電】碳中和、永續經營趨勢下,回收再利用、循環等低碳材料愈趨主流,台塑四寶持續開展綠色經濟升級部署。

南亞近年綠色布局有成,目前聚酯年產204萬噸,其中台灣73萬噸、美國81萬噸,大陸、越南合計約50萬噸,持續開發及拓展各項環保回收、低雙酚A、醫(衛)材等應用,提高產能利用率;聚酯回收更從寶特瓶進一步朝織物回收部署,貫徹循環、綠色經濟趨勢。

南亞聚酯回收產線總年產31萬噸,占聚酯總產能15%,預計2025年回收年產提升至46萬噸、占比升至23%。南亞已完成年產1.2萬噸織物回收產線,可將庫存布、邊角料或舊衣回收再生;正開發高階化學解聚技術,完成台灣、日本等28項專利布局,將PET高分子醇解為BHET單體,預計第三季建置完成年產600噸先導工廠。

南亞兩岸DOP(可塑劑)年產59萬噸,其中台灣、大陸各有年產10.7萬、15萬噸環保DOP產線部署。當前環保DOP占比44%,持續拓展東南亞及歐美環保商機。大陸主銷電線電纜、醫療器材、地毯及地板材客戶;台灣負責東南亞外銷歐美需符合環保需求產業,及日本、中南美建材、電線兩大行業傳統可塑劑的汰換商機。

南亞離型膜在客戶使用後原須以廢棄物進行處理,現由南亞進行回收再利用,已建置每年回收處理量可達7,200噸的設備。EG廠生產過程產生的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並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目前年減10萬噸碳排放量,後續規劃再減少每年28萬噸碳排放量。

廣告

台塑繼投資國內生物可分解塑膠領導廠商銘安科技後,開發單一PP材質全回收「8合1穿著系統」;另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於仁武廠完成試驗計畫。

台化發展綠色產品奠下根基,耐隆下腳及回收漁網等初步每月500噸的目標已達成,並與下游業者合作,建立循環回收機制,努力提高目標至每月1,250噸,使回收己內醯胺占總用量的12%。另與塑膠回收業者合作、入股,希望能確保塑膠回收料源,鞏固高值化綠色材料生產。(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彭暄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