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光 提四大面向拚永續

日月光投控(3711)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封裝與測試製造服務公司,以「低碳使命、循環再生、社會共融、價值共創」四大面向作為企業永續發展策略。該公司於2022年打造全球首座5G mmWave智慧工廠、導入TNFD-LEAP生物多樣性風險評估機制、創新永續商業模式、攜手各界夥伴守護大自然及持續響應淨零行動,以因應產業趨勢,有效掌握社會脈動,並深耕永續價值與文化,落實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正面影響力。

近幾年來日月光投控積極推動能源轉型,投入智慧電網研究計畫、節水低碳及智慧工廠管理,以達到淨零排放為發想,該公司並攜手上、下游供應鏈及客戶緊密串聯,散播環保減碳的綠能種子,並灌溉出耀眼的環保永續之花,為呵護地球不斷創新努力。

日月光投控董事長張虔生表示,近幾年全球經濟在俄烏戰爭、地緣政治、通貨膨脹等原因影響下,產業發展仍充滿不確定性。半導體產業已是國際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而台灣半導體更位居關鍵地位,在面臨挑戰的大環境下,日月光投控仍持續透過實踐ESG以提升企業韌性,利用持續性創新與數位轉型,兼顧企業永續與營運成長。

張虔生並指出,日月光投控位於高雄的先進晶圓級封裝廠,2022年獲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燈塔工廠(GLN)。相較於傳統半導體封裝製程,晶圓級先進封裝製造需要超過100道製程,在整個運營過程規劃部署工業4.0技術,將AI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製程,以提升良率與生產排程正確性,產能增加67%,並且訂單交期縮短39%,成功提供客戶更高效率及更高品質的製造服務。

廣告

身為全球132家燈塔工廠之領先企業的一員,日月光的智能化製造與生產模式,彰顯出具有產業帶動性、策略性思維與工業 4.0技術整合應用的前瞻布局,深獲國際社群的肯定。截至2022年底,日月光投控已建置完成36座智慧工廠。

在淨零排放的努力及成果方面,日月光已通過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組織(SBTi)認可,設定2030年絕對減量目標,分階段履行2050年淨零承諾。再生能源是邁向2030年絕對減量目標的重要策略之一,日月光投控透過自建太陽能發電裝置、採購再生能源或憑證以實踐低碳能源轉型,2022年已有87%廠區使用再生能源,占總用電量19%;此外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及進行範疇一的減碳專案,年度減量已達60.01萬公噸CO2e。

此外,為打造永續供應鏈,日月光將與客戶或供應商團購再生能源,並且持續進行中長期供應鏈碳輔導計畫,目前已累積協助十家供應商執行溫室氣體盤查。日月光投控更將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等永續績效與董事薪酬相互連動,希冀從治理面、管理面及供應鏈協同合作等面向,展現日月光投控全面邁向淨零的努力。

極端氣候環境下,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亦深受影響,除衝擊整體生態系統,亦對社會經濟造成損失。日月光除發布氣候相關財務的TCFD報告書外,同時導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架構,評估公司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衝擊,識別相應的風險與機會並建立對策。日月光擁有全台灣半導體規模最大的中水回收廠,平均每滴水可使用超過3.5次,截至2022年底,中水回收生產水超過3,000萬噸。

日月光認為,社會參與也是企業回饋社會的一種責任,該公司以策略性、長期性、影響性的思維,作為善盡企業公民的核心方針。

因此,該公司從企業經營型態與社會及環境的依賴關係,聚焦在女力、環境、人才、樂齡等主軸上,長期耕耘每個專案的擴散性與可複製性,逐步有新的進展與進步。

其中,日月光投控長期推動植樹造林計畫,由環電、日月光文教基金會、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自102年起陸續於台灣各地山林、內蒙古、寧夏等地進行造林,累積至今年造林面積總計達197.26公頃,栽植株數超過20萬株,有助減緩溫室效應、淨化空氣品質,並為後代子孫打造一個綠色新環境。

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成立「日月光環保潛水隊」,規模逐漸成形,日月光「海域守護計畫」的範圍也不斷擴展。2022年共執行54場次淨海、31場次淨灘,參與人次達到1,164人次,合力清除5公噸的海洋垃圾。

日月光「海域守護計畫」受到公司員工及民眾的熱烈響應,日月光表示,將持續舉辦淨海活動,定期進行維護和清潔,預計2023年將動員超過200人次的潛水員,目標復育540顆珊瑚,以守護海洋生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股回跌 兩大內資百億護盤
核四剩餘空地 火力電廠列選項
投資台灣3大方案延長三年 政院今拍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