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產業》大陸汽車橫掃千軍 打敗歐日車廠靠這招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從1980年代開始,歐洲汽車業者就一步步蠶食中國大陸車市。在幾乎沒有當地同業的競爭下,歐洲汽車銷售量輕輕鬆鬆就可達好幾百萬輛。不過,現在情況已經改觀,換成歐洲車廠必須捍衛自己的家園,因為大陸的新能源車已橫掃歐洲地區。

路透社報導,中國大陸汽車巨擘比亞迪(BYD)、奇瑞(Chery)以及長城(GWM)等,正準備在未來5年內推出20種車款。在最重要的出口市場歐洲地區,在販售與行銷方面砸下大筆經費。

中國大陸車商今非昔比,在自家土地上,不僅搶回以前失去的市占率,同時,也要以既便宜,性能又好的電動車搶食歐洲地區。據悉,大陸電動車業者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歐洲車主,為了深入了解,比亞迪以及奇瑞汽車甚至已經要在歐洲當地生產汽車。

中國大陸汽車業者想藉由不同的策略真正打入歐洲市場,例如,贊助熱門的體育賽事以增加知名度、建立自己的經銷商網路,還有增加2手車的服務維修品質。歐洲車市中有很多買家不是一般個體戶,而是公司行號或車行,中古車的售後服務尤其重要。

事實上,中國大陸車廠在歐洲的銷售量還是有限,因為很多消費者都不清楚這些汽車的品牌,除了中國大陸國企汽車製造公司上汽(SAIC),旗下的前英國品牌MG之外。

但分析師樂觀表示,歐洲交車量正迅速成長,在更多款式與不同價位的大陸汽車陸續發表後,銷售量也會跟著增加。以比亞迪來說,2023年電動車歐洲銷售量激增3倍,來到1.5萬輛。

已在歐洲地區發行6款不同型號電動車的比亞迪指出,要在歐洲把電動車推廣到20個國家去。比亞迪英國分公司表示,去年初試啼聲在英國推出3款電動車,今年預計再出兩款。

廣告

另外,長城汽車計畫未來5年期間,每1年在歐洲都會有1款電動車問世。奇瑞汽車歐洲分部則表示,將在未來兩年內,以Omodo與Jaecoo兩個品牌為名,推出共8款電動休旅車。

相較之下,美國特斯拉只有兩款車型,中價位且熱銷的Model 3以及Y。比亞迪、長城以及奇瑞都希望在歐洲市場打下良好根基。奇瑞指出,正在了解歐洲汽車生態圈,從品牌到汽車融資,還有為個人以及企業客戶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以及維持轉賣價值。

代表12萬電動車車主的挪威電動車協會(Norwegian EV Association)表示,中國大陸汽車業者現在已著手研發,適合歐洲買家的電動車,因北京政府大力支持,大陸車廠也沒有像西方同業那樣,希望趕快獲利的經營壓力。

就成本分析來說,中國大陸的汽車工業是國有和民間企業的混合體,跟外國競爭對手相比較,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是因為政府有祭出補貼政策,以及中國大陸在電動車電池所需的礦物金屬原物料上,也有全球主導地位。

中國大陸車商彼此的價格戰很激烈,以比亞迪為主的大陸車商賣出大量車價在1萬到3萬美元之間的電動車。日前,美國總統拜登把中國大陸電動車的關稅提高4倍之多,達100%。歐盟目前也正在調查中國大陸補貼的合法性,可能也跟著美國腳步提高關稅。

歐洲汽車業者坦承,提高關稅無法壓抑中國大陸電動車的競爭力,除非歐洲電動車能在價值與價格上調整,歐洲車商頂多還有兩三年的時間而已。中國大陸車廠並沒有壓低售價在歐洲販賣,相反地還比在中國大陸內的車價要高出至少兩倍以上。不過,會升等配備或增加安全性等,以提高電動車的價值。

英國汽車調研單位JATO Dynamics分析,在中國大陸,車價高低是買車關鍵,不過對歐洲車主來說,除了價格外,還有維修成本,以及服務好壞與車輛所剩下的殘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