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股市》匯損 恐成科技業Q4大地雷

【時報-台北電】新台幣兌美元匯率2023年第四季狂升近5%、一舉升破31元大關,成為科技業第四季財報的大地雷。法人表示,3月16日上市櫃公司將公布年報自結數,以外銷導向的台積電、聯電、大立光等皆將產生負面影響,匯損地雷呼之欲出。

新台幣匯率2023年以30.735元封關,逼近2022年30.708元收盤價。科技業者說,新台幣暴起暴落,元月以來再度轉貶,因科技業者多採自然避險,新台幣狂升將衝擊上市櫃公司2023年第四季財報獲利,但屬短空長多題材,各公司最終須回歸產品競爭力才是獲利關鍵。

值得注意的是,大立光採自然避險並持有高額美元部位,去年第四季匯兌數字倍受矚目,晶圓代工、IC設計、封測及組裝五哥都受到不少壓力。

11日召開法說會的大立光,2023年前三季匯兌收益逾55億元,隨去年新台幣匯率連貶三季後於第四季狂升至30.735元,法人預估,大立光多數已認列的匯兌收益恐於2023年第四季回沖。

台積電18日召開法說會,根據台積電2022年之營運結果,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將造成營業利益率下降0.4個百分點。相反地,當美元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大幅升值時,對客戶及公司本身所提供之產品和服務需求可能會降低,並因此對營收造成不利影響。

聯電指出,該公司營收全數採美元計價,新台幣升值多少幅度,營收也將同等幅減少;新台幣每升值1%,將壓縮毛利率0.3至0.4個百分點。

日月光也表示,以去年第三季來看,若新台幣升值1%的情況下,對毛利率將下降0.27%,日月光也表示,目前看來,匯率對營運的影響情況,今年第一季壓力相對去年大。此外,聯發科年報則顯示,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1%時,約當影響營業利益率0.26個百分點。

電子五哥等代工廠在歷經2017年度被匯損燙傷的慘痛經驗後,各家也多已提前備戰、降低匯兌風險。截代工廠業者目前多透過自然避險方式因應,或有部分遠期外匯基金搭配,不過近年因布局全球的擴廠及業務拓展,使得各業者的幣別組合更加多元複雜,加上現金部位大,要全面考量各方不易,但初估去年第四季的業外表現尚在預期內。(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張珈睿、張瑞益、翁毓嵐/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