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陸地方查稅 30年也難逃

多家A股上市公司近期在公告中透露,遭大陸地方政府追繳稅款,最遠可追溯到30年前,有些公司甚至被追繳人民幣(下同)數億元款項。

綜合外媒報導,維維股份13日公告,原控股子公司湖北枝江酒業因未按規定的申報期限,對1994年1月1日至2009年10月31日的消費稅進行納稅申報,被要求補繳稅款8,500萬元,市場傳出「稅務倒查30年」消息,但湖北宜昌稅務部門表示此次是有關部門按程序正常追繳。另亦有寧波化工企業博匯公告,3月一份「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該公司「重芳烴衍生品」以「重芳烴」繳納消費稅。連同其他刊出類似公告,原因包含政策變化、少計稅、未按規定申報、關聯交易價格偏低、對稅收政策理解有偏差等。

綜合嫻熟兩岸稅務的會計師指法,近年大陸經濟復甦力道不如預期,地方財政較過往困難,在核實、追稅上確實比過往嚴格,且大陸追稅因沒有「合格期間」,理論上只要有證據,政府都有權追稅。

會計師強調,「轉讓定價」有十年追溯期,但如果是追到90年代的稅,就一定不是屬於轉讓定價案件,而是依《稅法》規定追稅。90年代至今大陸稅法不知翻修多少次,很多稅制完全不一樣,地方政府要追90年代的稅,實務上並不容易。

KPMG China Practice執業會計師劉中惠則指出,在大陸稅法體系下對被認定為偷逃稅款的情形沒有限定追徵期限。加上近年稅收徵管全面數據化,大陸稅局對企業的各主要環節多方掌握,法遵益顯重要。

轉讓定價的部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兩岸商務及稅務服務會計師段士良表示,主要是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打,大陸稅務主管機關為避免外資撤離並創造友好投資環境,除祭出有利外商投資的法令,同時停止轉讓定價查核。當時甚至有已經與稅務單位協談快要結案的案件,台商企業已經同意繳稅,但稅務單位表示暫時不用繳納;不過,大陸轉讓定價查核追溯期為十年,而且是一口氣追十年的稅,台商可能被查一次就要繳本稅加利息的天文數字。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灣本田首款國產油電車 逆勢降價
遠端商機+蘋果訂單 創惟11月自結獲利 年增226%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