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宜秀:ChatGPT可能有菜鳥律師程度,卻不是能負責的法律顧問

目前在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基金會擔任秘書長的侯宜秀,本業是律師,在大型事務所工作,後來參與了開源社群,才開始與科技有了接觸,並且看了很多授權條款(GPL)。如今對於科技與法律之間的關係相當嫻熟,同時在開源社群上也很活躍。

ChatGPT、Midjourney 等生成式 AI 如今進入了高速發展期,但是在法律上的爭議也不斷湧現,像是訓練這些人工智慧模型的資料是否有侵權?這些訓練好的模型有無偏見或歧視?模型所生成的內容,在智慧財產權和著作權上又該如何看待?我們專訪到侯宜秀,試圖了解生成式 AI 帶來的社會、商業與法律問題。

AIGC 時代,數位公民素養變得更重要了

從自己的開源社群參與經驗說起,侯宜秀說到了推動數位公民素養的過程,包含如何學習技術、如何進行數位協作、開源的精神以及媒體識讀等等細節,並且強調這些原本就很重要的素養,在 AIGC (人工智慧生成內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時代變得更重要了,因為資訊量太大,而且變化也太快。

侯宜秀認為,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身為「數位公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找到適合的工具,整個過程是由自身出發並且主動探索,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被動接受老師的教導,或是接受媒體的資訊。

所以有自己的問題意識跟發展主軸變得很重要。侯宜秀舉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長孔祥重在哈佛大學任教多年,把自己出題的考試給 ChatGPT 作答,結果獲得及格成績,只好重新出題。

廣告

當教育受到這麼大的衝擊,例如想要學寫程式,根本不必花昂貴的學費到大學去,老師要想還可以提供學生什麼?像是最新的研究,語言模型可能暫時還沒辦法跟上,所以老師可以提供的,將是專業上的洞見與經驗。

那麼大學可能就要變得越來越像研究所,透過翻轉教育先唸過再來討論,或是專案式學習,自己定義問題之後找資源完成。但這麼一來,如果老師不教,學生就不學,那就真的學不到了;而主動的學生則可以越跑越快,強弱差距會拉大,這就是為什麼數位公民素養變得更重要,而且要能夠多元跨領域,因為你會跟許多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AI 到底該不該 Open(開源)?

侯宜秀也提到了開源的精神,認為這是台灣目前還很陌生,但是能節省大家時間的做事方法。其實台灣很多人用開源資源,只是沒有貢獻的習慣,這也會讓台灣在國際社群上沒有能見度,更不用說從貢獻者進入到委員會,去決定發展方向。

而這件事情在 AI 的時代更顯重要,像是簡立峰也提到,有 Open 才有 AI,尤其是侯宜秀很清楚台灣的開發者有能力,可惜似乎沒有這樣的企圖心,如果能在開源社群多貢獻,甚至進入到核心團隊去發聲,才能讓台灣參與進去。

至於 OpenAI 一開始開源,現在卻又不開源了,到底對不對呢?侯宜秀也坦承自己還在思考,沒有一個好答案。Sam Altman 先前受訪時,提到自己也不清楚 ChatGPT 對社會的影響,所以先放出來讓大家試試,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如果有問題,就趕快調整,但如果開源了,很多事情可能就收不回來了。

侯宜秀表示,AI 怎麼用會是一個很多社會條件與政治條件的角力,現在最重要的應該是讓整個共識的機制可以形成。像是義大利禁用 ChatGPT,反而讓這樣的討論或共識難以形成,侯宜秀不希望事情往這個方向發展。

一定要有足夠多的人用過,才知道該怎麼去形成社會規範。

侯宜秀認為目前的確陸續在討論和形成社會共識,像是三月份的《生成式 AI 衝擊工作坊》就有兩個討論時段,討論了 30 個議題,而接下來五月份的《Generative AI 年會》也會有同樣的討論,並且在討論之後,整理出來,再去跟國際社群討論。

而且這些討論是從草根開始的,由使用者、參與者提出自己在 AIGC 上所看到的問題、面臨的困境,問題意識非常真實而非憑空想像。

台灣在這件事情上應該要扮演重要角色,因為台灣有多方利害關係人,半導體、工業、軟體、開發者,台灣都找得到,而且大家距離近,很容易湊在一起討論,甚至可以示範給全世界看這件事情該怎麼討論。

台灣需要有自己的 ChatGPT 嗎?

談到了台灣可以示範如何在 AI 應用形成社會共識,一定也會談到台灣需要有自己的 ChatGPT 嗎?侯宜秀認為台灣有很多資料,過去數位化、數位典藏、開放資料等事情已經做很久了,但是要餵給沒有開源的 OpenAI?還是自己訓練一個語言模型?

其實都可以談,但重點應該在於能不能讓語言模型更涵容?

也就是不只是提供語言模型訓練資料,更是注入價值,例如台灣的所有國家語言,包含阿美語、泰雅語、排灣語等等。侯宜秀表示,如果是朝向「涵容」這個方向去規劃,投資資源訓練語言模型就很合理,而且應該要做,對世界也會是一個很好的示範。至於 OpenAI 有沒有興趣?未必,但台灣政府就必須為人民去做這件事情,也彰顯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差異。

生成式 AI 的著作權與商標申請

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到底有沒有著作權呢?侯宜秀不喜歡去討論 AI 可不可以當著作人,法律目前還是以保護人類為主。由 AI 生成的內容,除了有下指令的人,其實還有很多利害關係人,像是 OpenAI 這樣的 AI 公司、甚至是工程師、算力提供者等等,所以 AIGC 的著作權是很有趣的題目。

比較簡單的是你所下的 Prompt(對 AI 下的指令),是可以主張著作權的,只要是自己想出來的。但是生成出來的圖或文,因為是機器生成的,目前不認可著作權,美國著作權局(USCO)提出的最新指引就提到,機器生成的圖像無法受到著作權保護,重要的是人類在作品中所表達的創意性控制有多高。

所以未來也可能會發展成:有足夠的人類創造力參與的話,就可以被認定有著作權,因為想出好的 Prompt 其實很不容易。

侯宜秀提醒,著作權和有沒有市場價值未必有關,例如只要你隨便寫寫就有著作權嗎?其實創造性沒那麼高,根本連「創作」都不是,更不用談要主張著作權了。但是,沒有著作權,也可能有市場價值,你把生成的圖拿來發行成 NFT,雖然沒有著作權,但只要有人買,仍然有市場價值。

侯宜秀還提到了像是 ChatGPT 生成的文章,你問個問題,AI 就給你一段文字,你怎麼主張著作權?但是如果你把許多段 ChatGPT 生成的文字,編輯成一篇文章或是一本書,這就會變成「編輯著作」,你對資料進行選擇與編排,可以主張這個作品的著作權,但例如裡面有一整段是直接來自 ChatGPT 所生成的文字,你就不能主張對這段文字的「個別著作」。

至於 Midjourney 生成的圖,是不是只要自己有再後製修改過,就可以主張著作權?侯宜秀認為如果只是稍微調一下,可能還是沒有,要改到可以被認為有創作的程度才行,像是美國就有作者這樣主張,但美國著作權局並不買單。

如果企業透過 AI 生成了產品的 Logo 或創作物的封面,卻沒有著作權,該如何保護公司的權益呢?侯宜秀提議可以申請商標,雖然商標的成本高,但對於重要的內容來說,其價值如果遠高於成本,還是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可不可以請 ChatGPT 幫自己改商業合約?

侯宜秀提醒,如果合約本身有保密條款,上傳到 ChatGPT 就已經違約了,這要特別小心。

此外,沒有人會為這個行為負責。也許 ChatGPT 已經可以做到一個菜鳥律師的程度,比完全沒有法律背景的人好,但如果你把 ChatGPT 生成的內容當成法律建議,萬一出事了,你得自己承擔責任,因為 ChatGPT 並不是一個能夠負責的法律顧問,而且因為其生成原理是文字接龍,在理解度不夠時,可能在很關鍵性的地方出錯,那後果會「很恐怖」。

甚至因為語言模型的訓練資料也沒有在地化,也就是你得到的建議,可能是在美國或中國的法律規範下適用,但不是在台灣。在還沒有針對台灣法律特別訓練的相關服務問世前,建議還是找律師。

想知道更多 AIGC 時代的法律議題?

人工智慧在 2022 年進入普世化的階段,如水一般滲入社會生活中,不再只是科研機構或工廠裡需透過程式語言的冰冷技術。而是一般常民能以自然語言與之協作的聰明「夥伴」。在人機協作的時代,原本的法律規範會受到什麼樣的衝擊?什麼樣的規範和法律,能適用於新的工作與創作型態?新的規範和架構又該如何形成?

侯宜秀是即將於 5/6-5/7 舉行的「2023 Generative AI 年會」的講者,在演講中,將與大家分享他的觀察,並探討可能的解法和路徑。想掌握最新的 Generative AI 應用方式、跟現場來自各行各業的 Generative AI 實踐者一同合作,可點擊以下報名網址

核稿編輯:陳涵書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李慕約:AIGC 需要培養的四種能力與精進技巧的三種方法
OpenAI 網站流量攀升為全球第21大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