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臺企銀 個股留言板
臺灣企銀積極鎖定中小企業,現在統籌主辦聯貸案除以臺企銀客戶為主,並以優質的中小企業業者為目標,目前新台幣聯貸案利率水準約落在1.9%~2.8%之間,重要個案為工程業(承接公共工程業者)、機械傳動設備製造業等。
臺灣企銀積極鎖定永續金融,辦理多項與綠能、低碳連結的專案貸款,截至今年第一季,辦理綠能相關科技產業融資授信餘額逾1,539.0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93.59%。
臺灣企銀24日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由副總經理陳紹晃主持。他表示,今年第一季獲利延續去年成長力道,合併淨收益達79.64億元,創下歷年同期新高,稅後純益34.7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3.51%,每股稅後純益(EPS)0.43元。
股債回穩,台企銀 (2834-TW) 的 FV/OCI 評價損益也逐漸回穩,統計到今 (2023) 年 3 月底銀行其他綜合損益 (OCI) 為 20.54 億元,較去 (2022) 年底回升。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臺企銀(2834)今(24)日召開線上法說,公布2023年首季合併淨收益79.63億元,季增2.4%、年增達28.18%,創歷史新高。稅前淨利40.98億元,季增15.46%、年增達58.31%,稅後淨利34.72億元,季增14.53%、年增達63.48%,每股盈餘(EPS)0.43元,連3季創高。 臺企銀首季利息淨收益47.55億元,季減6.58%、仍年增1.38%。手續費淨收益12.42億元,季增達39.89%、年增7.72%。金融商品淨收益及兌換損益18.92億元,季增11.11%、年增達7.3倍,主要受惠升息拉大台美利差空間,帶動換匯業務收益提升。 臺企銀指出,今年積極拓展非利差收入調整收益結構,在開創多元獲利效益顯現下,第一翅膀的企金淨收益年增9.64%,第二翅膀的財管淨收益年增達50.22%。其中,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保險理財商品創募集佳績,帶動保險手續費淨收益7.5億元,年增達近1.26倍。 同時,臺企銀資產品質優化效益亦持續顯現,首季呆帳提存2.38億元,季減達69.52%、年減6.62%。截至3月底逾放率續降至0.14%、覆蓋率提升至876.28
台企銀今(24)日舉行2023年第一季法說會,由銀行副總經理兼發言人陳紹晃主持。陳紹晃提到,台企銀第一季獲利延續去年成長力道,合併淨收益創下歷年同期新高;隨著升息循環步入尾聲,銀行FV/OCI評價金融損益也逐漸回穩,回升部分可望作為下一年度盈餘分配來源。
最大自辦都更「至善元」涉詐貸,立委高嘉瑜上午痛批「合庫發現有問題難道沒有提醒其他公股銀行?」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今(22)日上午在立法院財委會證實,9家銀行參貸68億元,其中有4家公股銀行,名單分別是土銀、兆豐銀、台企銀與彰銀。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臺企銀(2834)關懷偏鄉小學教育發展,連續12年投注經費捐助南投縣南豐國小營養早餐,該校近期舉行新操場啟用典禮,邀請臺企銀代表共襄盛舉,藉此機會當面頒發感謝狀,答謝銀行長年對偏鄉學童的付出。 臺企銀中區區營運處處長林明毅表示,除了南豐國小外,捐贈對象尚有南投縣雙龍、高雄市多納及屏東縣賽嘉國小,主要鎖定以原住民為主的偏鄉小學,主要考量當地因人口外流嚴重、部分家庭資源貧乏,12年來近60萬人次獲營養早餐補給,增進孩童學習專注力。 臺企銀也連2年攜手企業客戶「妮娜巧克力」走入南投縣多所偏鄉國小,將可可知識融入食農教育並舉辦手作體驗,讓學童實踐環保愛地球理念。 臺企銀近期亦採購近18公噸鳳梨分送國內全體行員、長期扶助的4所國小學童、偏鄉社區長者及食物銀行等,年初則採購逾7公噸鳳梨釋迦分送弱勢家戶,以實際行動力挺農民,拋磚引玉邀請國人一同支持台灣優質農產品。 臺企銀落實企業社會責任,亦投入銀髮照護領域,贊助地方社區發展協會成立「銀髮樂齡學堂」,改善其硬體設施及補助食材費,提升長者、獨居老人等共餐或送餐品質,至今累計成立20家據點,每年逾28萬人次受惠。 臺企銀也結合核
【時報-台北電】臺灣企銀最新前十大股東出爐,前四大的台灣銀行、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土地銀行、財政部,持股比重皆與去年相同,最特別的是員工持股信託,從去年的第九前進至第五,且比重達0.97%,未來隨著員工持續增加持股信託,比重將逐步增加,還有挪威中央銀行也重返前十大。 臺企銀前十大股東的台銀、國發會、土銀、財政部分別持有16.21%、5.87%、2.29%、2.08%,合計泛公股持有比率高達26.45%,股權結構相當穩定,其他前十大股東,除中華工程持有0.86%、員工持股信託專戶外,共有四席為外資的投資。 相較於去年,繼續保持在前十大的法人股東,梵加德新興市場股票指數基金投資專戶從0.92%小增至0.93%;先進總合國際股票指數基金投資專戶,從去年的0.93%降至0.87%;摩根士丹利國際公司專戶,從去年的1.73%降至今年的0.87%。 挪威中央銀行在2021年進入臺企銀前十大股東,去年退出前十大,但今年又重返第十大,持股比率0.8%;去年進入第十大的瑞銀歐洲SE投資專戶,則退出前十大。 值得一提的是,臺企銀員工持股信託自2019年3月開辦,統計至2月底,整體入會率約95.93%。員工
臺灣企銀最新前十大股東出爐,前四大的台灣銀行、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土地銀行、財政部,持股比重皆與去年相同,最特別的是員工持股信託,從去年的第九前進至第五,且比重達0.97%,未來隨著員工持續增加持股信託,比重將逐步增加,還有挪威中央銀行也重返前十大。
10檔上市櫃銀行股今年股利誰最大方?目前僅剩安泰銀(2849)1家尚未出爐,其他9家均已公布股利政策。《Yahoo奇摩財經》匯整所有銀行股,從配發率角度來看,統計顯示彰銀(2801)以配發率76.92%排名第一,第二高的是聯邦銀(2838)的七成以上。王道銀(2897)、台企銀(2834)排最後倒數二名。
【時報-台北電】臺企銀(2834)前四月稅後純益45.04億元,年增率64.55%,每股稅後純益(EPS)0.56元。臺企銀分析,受惠存放款業務暢旺及市場升息效益,利息淨收益成長外,同時積極開創多元獲利,手續費淨收益及金融交易淨收益提升挹注獲利上揚。 法人上周進出方面,外資買超10,700張、投信賣超9張、自營商買超403張,後續觀察法人的進出情形。臺企銀技術線型,現在位於周線、月線、季線上,由於臺企銀獲利亮眼,有機會續攻,臺企銀5日收在14.05元,整周股價漲0.1元、0.71%,周線連二紅。(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孫彬訓)
臺企銀(2834)前四月稅後純益45.04億元,年增率64.55%,每股稅後純益(EPS)0.56元。臺企銀分析,受惠存放款業務暢旺及市場升息效益,利息淨收益成長外,同時積極開創多元獲利,手續費淨收益及金融交易淨收益提升挹注獲利上揚。
【時報-台北電】美國地區銀行危機死灰復燃衝擊,外資縮手,台股本周挑戰季線無功而返。展望下周,分析師指出520行情即將到來,依據基本面、籌碼面及技術面,篩選出臺企銀、台耀、中裕等利多護身股。 永豐投顧總經理李學詩表示,台股受制季線反壓,不過觀察深受智慧機疲弱拖累的聯發科等重量級個股,市場殺低意願不強,台股低檔隱隱有買盤支撐,尤其政策題材做多的個股逆勢抗跌。 展望下周,依據台新投顧、國泰證期顧問處、永豐投顧等建議,挑選4月合併營收、累計前四月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且5日收盤價站穩月線之上,搭配法人買超加持,依序有臺企銀、台耀、中裕、台灣高鐵、皇將、和康生、京城銀、健策、M31、創意、華孚、全訊、信邦、瑞耘、茂順、福華、迅杰等個股。 康和證券投資總監廖繼弘認為,台股月、季線尚未收復,個股若站穩月線,顯示技術面維持強勢,多頭居於主動,搭配基本面強勢及法人買超認同,投資報酬率可期。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觀察,上述個股分布在銀行、生技、內需運輸、飯店、AI相關的IP矽智材、軍工概念股、半導體設備零組件廠、機殼廠等,與目前台股盤面主流一致,顯示資金也循著兼顧基本面、籌碼面、技術面優勢的趨勢布局。 台
臺灣企銀公告4月份自結合併盈餘,自結稅前盈餘12.59億元,自結稅後純益10.23億元。臺企銀今年前四月累計自結稅前盈餘53.68億元,累計自結稅後純益45.04億元,每股稅前盈餘(EPS)0.67元,每股稅後純益(EPS)0.56元,合併每股淨值13.81元。
台企銀今(5)日公告4月自結獲利,4月累計稅後盈餘10.23億元,今年前4月淨賺45.04億,較去年同期成長64%,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0.56元。
【時報-台北電】臺企銀(2834)112年4月合併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2.93億元,於提列各項提存3422萬元後,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億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億元),合併自結稅後淨利10.23億元。 前4月合併累計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56.30億元,於提列各項提存2.62億元後,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億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億元),合併累計自結稅後淨利45.04億元,合併每股稅前盈餘0.67元,合併每股稅後盈餘0.56元,合併每股淨值13.81元。(編輯:李慧蘭)
日 期:2023年05月05日公司名稱:臺企銀(2834)主 旨:臺企銀112年4月份自結合併盈餘發言人:陳紹晃說 明:1.事實發生日:112/05/052.公司名稱:臺灣企銀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4.相互持股比例:無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112年4月份自結合併盈餘6.因應措施:無7.其他應敘明事項(若事件發生或決議之主體係屬公開發行以上公司,本則重大訊息同時符合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9款所定對股東權益或證券價格有重大影響之事項):本公司112年4月份合併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1,293,388千元,於提列各項提存34,229千元後,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159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自結稅前淨利1,259,159千元),合併自結稅後淨利1,023,776千元。112年1月至4月合併累計自結各項提存前稅前淨利5,630,399千元,於提列各項提存262,233千元後,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166千元(繼續營業單位合併累計自結稅前淨利5,368,166千元),合併累計自結稅後淨利4,504,721千元,合併每股稅前盈餘0.67元,合併每股稅後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