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成交金額不含盤後定價、零股、鉅額、拍賣及標購
南亞 個股留言板
建構綠色循環供應鏈,南亞(1303)5日宣布,與統一企業集團旗下統奕包裝、統一超商,攜手於中南區及離島共同建構「從瓶到瓶(Bottle to Bottle)」的寶特瓶循環回收系統。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南亞(1303)長期以來致力推動寶特瓶回收再生,並成為第一批通過核淮國內食品容器具包裝製造使用之PET再製廠商,今(5)日宣布與統一(1216)旗下統奕包裝公司、統一超(2912)合作於中南區及離島共同建構「從瓶到瓶(Bottle to Bottle)」的寶特瓶循環回收系統,盼藉由三方的異業合作,帶動國內更多通路業者與製造業者共同加入,為綠色循環經濟貢獻一份心力。 衛福部食藥署已於今年5月12日公布「供作食品容器具包裝製造使用之PET再製酯粒原料適宜性申請作業流程」,經審查通過之廠商即可將食品用PET回收料用於製造食品器具、容器、包裝之原材料,南亞除取得美國FDA、歐盟EFSA等認證外,也是國內第一批申請許可的廠商之一。 為了讓國內寶特瓶回收再生更有效率,此次南亞與統一、統一超合作,南亞指出,透過7-ELEVEN門市設置的循環經濟資源回收機,進行寶特瓶回收並粉碎,再結合已身擁有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重生,重新賦予廢棄寶特瓶全新生命,建立綠色再生的循環供應鏈。 南亞自2007年開始即致力於回收、再生消費者使用後的寶特瓶等聚酯製品,全力發展環保永續產品,統計2020
【時報-台北電】受制需求不振,EG報價、利差表現疲弱,南亞(1303)、東聯(1710)等EG廠除啟動減產策略,舒緩虧損包袱,而歐洲特化、電子材料第三季需求增溫,搭配電子材料、特化新產加盟貢獻,增添營運支撐力道。 其中,南亞電今年除樹林廠區第四套離型膜全年運作貢獻,大陸惠州玻纖布與銅箔基板4月完工投產,合計年產約120億元;ABF載板錦興廠去瓶頸及自動化改善首季完工投產,產能提升11%。 東聯下半年台灣乙烯胺系列產品、聚醚胺、EOD II及半導體級二氧化碳等特化產能陸續開出,加上以往歐洲特化產品多會銷到亞洲,今年反倒向亞洲市場積極拉貨,有助特化事業價、量動能蓄勢推升。 南亞表示,各國採取升息政策抑制通膨,引發終端消費緊縮,下游聚酯需求恢復緩慢,且華東港口EG庫存累積,壓抑行情走勢。目前生產廠家持續減(停)產降低虧損,在供應量減少下,EG市場價格震盪偏弱整理;南亞第三季也維持部份產線停產,營收持平。 不過,南亞惠州銅箔基板、玻纖布廠開始小量投產,產銷量增加,而伺服器、載板及網通板等訂單持穩,加上東南亞地區客戶急單需求,銅箔基板及銅箔接單量增加,支撐電子材料營運持穩推進。 俄烏戰爭爆發導致
受制需求不振,EG報價、利差表現疲弱,南亞(1303)、東聯(1710)等EG廠除啟動減產策略,舒緩虧損包袱,而歐洲特化、電子材料第三季需求增溫,搭配電子材料、特化新產加盟貢獻,增添營運支撐力道。
日 期:2022年08月03日公司名稱:南亞科(2408)主 旨:南亞科董事會通過向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使用權資產發言人:李培瑛說 明:1.標的物之名稱及性質(如坐落台中市北區XX段XX小段土地):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南林段58-6地號土地2.事實發生日:111/8/3~111/8/33.交易單位數量(如XX平方公尺,折合XX坪)、每單位價格及交易總金額:面積2,937.59平方公尺;每平方公尺月租金(不含稅)約新台幣130元;使用權資產價值(不含稅)新台幣78,842仟元4.交易相對人及其與公司之關係(交易相對人如屬自然人,且非公司之關係人者,得免揭露其姓名):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亞塑膠");關係人5.交易相對人為關係人者,並應公告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及前次移轉之所有人、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間相互之關係、前次移轉日期及移轉金額:選定關係人為交易對象之原因:為營運需要,向南亞塑膠承租土地。前次移轉資訊:本次承租之土地,為南亞塑膠於民國65年向4位自然人取得,取得金額約新台幣403仟元。前次移轉之所有人與公司及交易相對人之關係:無。6.交易標的最近五年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2年7月30日電)南亞公司(1303)2007年開始耕耘寶特瓶聚酯回收技術,隨著國際品牌大廠陸續宣告將提高使用回收料的比例,預估寶特瓶回收料將供不應求。為此南亞提前布局織品回收技術並與廠商合作,打造台灣首條循環紡織供應鏈。全球碳中和議題發酵,國際服飾品牌愛迪達(Adidas)、耐吉(Nike)等業者陸續宣告要逐步提升使用回收料;根據Textile Exchange報導,全球紡織產業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回收料需求量至2025年將高達1710萬噸,但作為回收PET主要原料的寶特瓶片,可供應量卻只有1590萬噸。相較於回收寶特瓶快不夠用,Ellen MacArthur基金會指出,全球約有3400萬噸廢棄服飾被掩埋或焚化;南亞開始把腦筋動到織物回收上,創立聚酯回收絲自有品牌SAYA(台語諧音紗仔),專攻寶特瓶、廢紡織品回收,客戶包含Adidas等國際知名品牌。不過南亞纖維事業部協理陳志文坦言,織物回收沒有想像中簡單,因為成衣講求舒適度,製作時大多採化學及天然纖維混紡,加上成衣絕大多數有無法回收的金屬拉鍊、鈕扣等,加深回收難度。為了解決分類問題,南亞自主研發織
彭暄貽/台北報導 (南亞聚酯纖維發展聚焦在寶特瓶回收、織物回收、材質單一化及原著色絲產品開發等四大方向,並創立「SAYA」再生回絲品牌。圖/彭暄貽) 南亞(1303)董事長吳嘉昭表示,2007年投入回收、再生使用後的寶特瓶等聚酯製品,藉由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較傳統石化製約減少72%碳排放量,回收後更有90%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高附加值的長纖絲;包括愛迪達、NiKe等國際大廠都是合作夥伴。南亞2020、2021年合計回收約146億支寶特瓶,降低32萬噸碳排放量,相當809座大安森林公園全年吸碳量。現正透過寶特瓶回收、織物回收、材質單一化及原著色絲產品開發等四方向,全面擴大聚酯纖維回收應用商機耕耘。為此,南亞斥資逾12億元,相繼於台灣、中國、越南、美國、泰國及菲律賓等地建置聚酯回收產線;去年回收年產能約22萬噸,預估明年回收年產能倍增至42萬噸,相對聚酯總年產220萬噸估算,回收產能佔比從一成提升至近兩成水準。 吳嘉昭指出,全球PET產量中,約三成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經統計,廢棄服飾更有85%採掩埋或焚化處理;因此除使用回收寶特瓶生產聚酯粒,南亞著手開發織物回收技術,與品牌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桃園2022年7月27日電)南亞(1303)今天舉辦環保永續產品說明記者會,董事長吳嘉昭表示,南亞目前每年回收聚酯產能為22萬噸,占聚酯總生產量約1成,預計接下來再投資新台幣7.1億元,目標2023年底將回收聚酯的占比提升至2成,每年產能預估達42萬噸。南亞目前已於台灣、中國、越南、美國、泰國及菲律賓等地建置聚酯回收產線;吳嘉昭表示,全球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產量中,約3成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另有85%廢棄服飾採掩埋及焚化處理,因此南亞積極與品牌合作,回收其供應鏈的庫存布料、裁切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達成紡織產業循環經濟。南亞也積極發展聚酯回收絲自有品牌SAYA,纖維事業部協理陳志文指出,SAYA共有3個系列產品,分別為SAYA 365寶特瓶回收纖維產品,SAYA RSCUW回收庫存胚布、成品布或製衣、製鞋邊角料,及SAYA Garma回收消費前後的成衣商品。寶特瓶回收方面,陳志文指出,2021年全球寶特瓶回收量為1150萬噸,最終每年可再生出62萬噸長纖絲,而SAYA 365所生產的長纖絲則占全球的16%,年產能9.8萬噸。但陳志文提到,隨著各大飲
【財訊快報/記者巫彩蓮報導】聚酯產品應用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性,惟使用後廢棄物未能有效處理,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衝擊,南亞(1303)董事長吳嘉昭指出,基於永續發展的經營理念,自2007年投入回收、再生使用後的寶特瓶等聚酯製品,已於台灣、中國、越南、美國、泰國及菲律賓等地建置聚酯回收產線,去年回收年產能約22萬噸,預估明年回收年產能倍增至42萬噸,以南卡四個聚酯廠合計220萬噸年產能估算,回收比率將由一成提升到19%,逼近兩成水準,投資金額總計約12億元。 南亞聚酯纖維發展聚焦在寶特瓶回收、織物回收、材質單一化及原著色絲產品開發等四大方向,並創立「SAYA」再生回絲品牌。吳嘉昭分析,全球PET產量中,約3成生產寶特瓶,其餘多數以紡織品為主,約有85%廢棄服飾採掩埋或焚化處理,為了提高回收率,公司積極與產業領導品牌合作,回收其供應鏈的庫存布料、裁切邊角料及消費後舊衣,推動紡織產業循環經濟。 南亞先進的聚酯回收技術,相較傳統石化製程約可減少72%的碳排放量,經統計2020-2021年兩年已回收約146億支寶特瓶,降低32萬噸碳排放量,回收後有90%運用於生產技術難度較高,且附加價值高的
台塑工會代表25日與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台塑四寶董事長協商討論年度調薪。王文淵基於照顧員工的考量,同意實質全面調薪4.5%(沒有勤勉金),平均每位員工調漲2,496元,調薪後員工平均經常性薪資為5萬7,963元,近5.8萬元,是38年來最高調幅。
受制需求疲軟走弱,遠東區石化上游原料現貨報價全數走跌,除乙烯續跌逾6%,每噸860美元;丙烯也失守千美元關卡,下跌逾3%,報價920美元。PX、PTA跌幅超過一成,報價下探1,020美元、819美元;EG報價跌幅逾5%,每噸520美元。台化(1326)、南亞(1303)、東聯(1710)、中纖(1718)營運承壓。
【時報-台北電】近期石化行情因買盤趨緩,表現疲軟,惟後疫情經濟解封,運動、車用等需求持穩升溫,台塑(1301)、南寶(4766)、南亞(1303)旗下碳纖、鞋材用膠及車用電路板等利基出貨動能逆勢推進,增添營運能量。 南亞表示,今年全球電動車出貨量預估成長至1千萬台,年增62.9%,也帶動安全系統、影音娛樂、通訊傳輸及先進駕駛輔助等車用電子產品需求,推升車用電路板銷售,上游電子材料需求成長。 無獨有偶,伺服器、載板及網通板等訂單持穩,加上東南亞地區客戶急單需求,銅箔基板及銅箔接單量增加;資料中心、5G網通、AI及高速運算應用,持續推動ABF載板需求。搭配大陸惠州銅箔基板、玻纖布廠開始投產,烘托第三季電子材料營收蓄勢走揚。 台塑指出,碳纖除風力發電、車用需求外,高爾夫球桿、自行車及曲棍球桿等運動器材用途需求持穩,且各地市場供應維持緊張,碳纖後市行情看漲。 除碳纖外,第三季AE下游膠帶新增產能即將投產,惟目前客戶庫存較低,後續將有補庫需求,另下游乳液受惠政府鼓勵綠色建築材料下鄉活動,有助需求回溫。 尤其,第三季亞洲共有3座AE廠安排歲修,合計年產65萬噸(台塑寧波廠17萬噸、煙台萬華10萬噸
近期石化行情因買盤趨緩,表現疲軟,惟後疫情經濟解封,運動、車用等需求持穩升溫,台塑(1301)、南寶(4766)、南亞(1303)旗下碳纖、鞋材用膠及車用電路板等利基出貨動能逆勢推進,增添營運能量。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普瑞博生技(6847)策略授權南亞(1303)減白過濾器技術專案,合建台灣首座減白血袋廠,近期完成減白過濾器系列產品技術文件之轉移,普瑞博於第二季認列第一期權利金,目前專案加速執行中,預計最快明年底產品取證量產。 普瑞博透過核心的「雙離子高分子技術平台」開發「白血球減除過濾器」產品,為全球第四家產品成功上市企業,2021年成為台灣血液基金會合格供應商並成功出貨,同年亦與南亞簽訂技術授權合約,並協助南亞設立減白過濾血袋工廠,廠房於今年初開始建置,專案順利地加速執行中。根據與南亞的授權協議,除台塑企業各公司外,普瑞博是台灣唯一經銷商,相關產品投產後將成為公司未來主要成長動能之一。 南亞投資9.5億元擴建減白過濾血袋生產設備,近期順利完成減白過濾器系列產品技術文件之轉移,普瑞博於第二季認列第一期權利金,目前專案加速執行中,預計最快明年底產品取證量產。 普瑞博首款醫療耗材產品「抗凝血型白血球減除過濾器」,陸續取得美國FDA、台灣TFDA及歐盟CE上市許可,於美國、東南亞、台灣等地區銷售,亦積極申請東南亞、中東及南美洲等各國家上市許可證。去年投入雙離子抗沾黏領域,開發
【時報記者郭鴻慧台北報導】普瑞博(6847)策略授權南亞減白過濾器技術專案,與南亞(1303)合作建置台灣首座血袋廠,由普瑞博授權南亞減白過濾器關鍵技術,南亞投資9.5億元擴建減白過濾血袋生產設備,近期順利完成減白過濾器系列產品技術文件之轉移,普瑞博於第二季認列第一期權利金,目前專案加速執行中,預計最快明年底產品取證量產。 普瑞博透過核心的「雙離子高分子技術平台」開發「白血球減除過濾器」產品,為全球第四家產品成功上市企業。鑒於減除白血球血品已是國際趨勢,然國內並無血袋自製能力,更遑論在地的血袋產業鏈,普瑞博的減白過濾器產品在2021年成為台灣血液基金會合格供應商並成功出貨,同年亦與南亞簽訂技術授權合約,並協助南亞設立減白過濾血袋工廠,廠房於今年初開始建置,專案順利地加速執行中。根據與南亞的授權協議,除台塑企業各公司外,普瑞博是台灣唯一經銷商,相關產品投產後將成為公司未來主要成長動能之一。 普瑞博首款醫療耗材產品「抗凝血型白血球減除過濾器」,陸續取得美國FDA、台灣TFDA及歐盟CE上市許可,於美國、東南亞、台灣等地區銷售,亦積極申請東南亞、中東及南美洲等各國家上市許可證,拓展全球市場業
(中央社記者賴言曦台北2022年7月11日電)台塑四寶上半年合併營收逼近兆元大關,年增24%,展望下半年,四大公司卻普遍保守看待,台塑(1301)、台化(1326)認為第3季營收將略減於第2季,南亞(1303)保守看待旗下產品7月及第3季表現,台塑化(6505)則指出油價走勢可能會隨著原油供給增加而受到壓抑。台塑四大公司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9697.79億元,年增24.1%,稅後淨利1153.01億元,年減15.5%。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化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分別為5.93元、3.71元、2.11元及3.21元;其中,台塑EPS創歷年同期新高、南亞EPS則創歷年同期第3高。展望後市,台塑表示,中國大陸因COVID-19疫情反覆,石化產品需求僅短期回升,加上歐美疫情緩解後,宅經濟產品進入庫存調整,亞洲加工外銷訂單大減,且印度、孟加拉進入雨季,需求萎縮,石化產品行情不如預期,另台塑有14個廠將配合台塑化OL-2(輕油裂解二廠)歲修,第3季開工率將低於第2季;整體預估第3季營業額將少於第2季。但台塑提到,第3季還有62億元現金股利挹注獲利,比第2季的股利收入多40億元,尚可維持業績。
台塑企業11日公布旗下四大公司2022年6月合計營收1,810億元,月增1.6%、年成長35.4%;第二季營收5,157.3億元,季增13.6%,稅後純益587.8億元,季增14.5%;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為9,697.8億元,年成長24.1%,稅後純益1,101億元,年減17%。
伴隨煉油價差飆高、部分現金股息提前入帳,台塑四寶第二季獲利除南亞小幅縮減外,其餘悉數增長報喜;合計四寶第二季獲利587.82億元,季增14.5%,上半年賺逾1100億元。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台塑四寶釋出第三季展望,南亞看好第3季營收會比第2季減少,台塑、台化則相較第2季衰退,油價部分,由於6月中旬油價開始逐步下跌,油價下檔有所支撐。 台塑(1301)表示,第3季展望,因大陸解封,並祭出振興經濟政策,原預期可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加,但近期疫情反復,僅帶來短暫的行情回升,且歐美疫情緩解後,宅經濟產品進入庫存調整,亞洲加工外銷訂單大幅減少,加上印度及孟加拉進入雨季,需求萎縮,石化產品行情不如預期,且配合台塑化OL-2歲修,第3季開工率低於第2季,產銷量減少,因此,在量、價齊跌下,故台塑要修正先前看法,預估第3季營業額將比第2季減少。 南亞(1303)表示,以各產品來說,電子材料表示,伺服器、載板及網通板等訂單持穩,加上東南亞地區 客戶急單需求,銅箔基板及銅箔接單量增加,預計7月、第3季營收均會增加;聚酯產品部分,7月美國地區國慶假期,工作天數減少,影響營收,再者,第3季為服飾品牌季節交替淡季,銷售量略減,預計7月、第3季營收略減;塑膠加工產品部分,各地區施工正常提高建材使用需求,汽車、電子電機及工具機等工程塑膠粒訂單增加,及大陸疫情趨緩後,帶動管材及包裝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台塑四寶公布6月營收,呈現2進2退,台化、台塑化成長,分別成長4.5%、3.5%,台塑、南亞則是呈現衰退。 台塑(1301)6月合併營業額239.31億元,月衰退3.7%、年成長4.3%。台塑表示,6月營收相較5月下滑,主要是因為終端需求疲弱,客戶購料意願轉趨保守,優先使用庫存,減少採購量,因此,6月EVA、PP及AE銷售量合計比5月減少1萬噸。銷售價差方面,由於大陸房地產及汽車市況不佳,PVC同業低價出口競銷,加上6月印度及孟加拉雨季洪災,需求減少,因此, 6月PVC價格比5月下跌7.6%,影響營業額減少4.4億元。 南亞(1303)6月合併營業額321.5億元,月衰退2.2%、年衰退7.1%。南亞表示,6月各類產品營收互有增減,其中,電路板因高階載板成長趨勢不變,營收增加,其他電子材料產品因通膨及銅價下跌,營收下滑;化工產品拓展外銷、聚酯產品調漲售價,營收皆有增加。 台化(1326)6月合併營業額364.77億元,月成長4.5%、年成長18.8%。台化表示,配合PTA定檢,PX減少自用增加銷售,及萃餘油等回售台塑化增加,影響14.3億元;OX加工差改善,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