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鐘看台股/2021/01/05收盤最前線
今日強勢股:
鴻海 日月光 光頡
富采 台通 華航
今日弱勢股:
台積電 宏達電 怡利電
台亞 和鑫 華通
今日盤勢重點
美離職.染疫數狂飆 佛契警告:高峰未到
台股盤中衝18619點新天價 台積電翻黑
鴻家軍竄起.聯電.日月光.航運股接棒彈
長榮大股東信託持股 陽明傳逼員工認股
「航運直接跳水 e04」航運股今天慘倫重災區,讓網友不勝唏噓直呼「再見了 航運與他的小夥伴們」,更有人擔心「航運再不跑 後面就不用跑了」
編按:每次股市崩盤時,都是財富重分配的最佳時機,那麼遇到股災時該怎麼辦呢?知名理財顧問吳家揚,從高中開始接觸股市,因為工作和投資安排得當,37歲財富自由,42歲開始享受退休樂透人生。目前致力推廣投資理財教育,希望幫助大眾晉升財富自由階級。
財經中心/李明融報導受到全球通膨、美國聯準會升息影響,台股成外資提款機,擋不住各方賣壓,大盤一週跌575點,跌破萬六大關,寫下1年以來新低。台股大盤不到半年時間從萬八跌落萬六以下,也讓不少投資人慘賠,有網友表示,今年就讓她覺得「真的是買什麼賠什麼」,慘到朋友都認證她是「反指標」,求助神明得到的詩籤內容都完全反映她的現況,直呼「連神明都看不下去」。
這個月以來,台北股市飽受內憂外患的影響,加權指數再創今年以來新低,試算這次修正的幅度已經達到16%,逼近20%的熊市門檻。雖然加權指數下跌幅度尚未達到20%的熊市門檻,可是已經有不少個股跌幅超過30%、40%,甚至有個股腰斬,投資人帳面報酬也可能出現大幅度縮水。
台灣防疫政策從清零走向共存,指揮中心已經定調,從今(17日)天開始,確診者同住家人實施「0+7」政策,只要打滿3劑快篩陰即可免隔離,代表這群人可能無法申請防疫保單中的隔離理賠金,讓不少網友酸喊此政策是為保險公司解套,有網友甚至點出,打滿三劑且買保單的人最慘。
即使政府不斷加碼打房政策,但房價還是易漲難跌,品嘉建設創辦人、雙北老屋改建協會理事長胡偉良分析指出,從3大關鍵庫存、供求關係、營建成本來看,似乎看不到未來5年房市需求會減少的可能。他並預期,在未來新屋占比日漸提高情況下,中古屋尤其是老舊公寓房價將難逃日趨下跌的命運。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陽明(2609)公布第一季財報優於法人預期,美系外資及本土法人持續看好陽明獲利動能,今天都給予買進評等,美系外資給予目標價186元,本土法人目標價332元。不過,陽明股價今天表現不爭氣,盤中跌幅一度達到4%。 美系外資指出,陽明新的長約價格今年5月起翻倍,而現貨報價上,CCFI綜合指數(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開始觸底反彈,顯示港口的吞吐量漸趨於正常化,預期運價在夏季和秋季期間穩定增強。 本土法人指出,大陸「強制清零」讓所有製造業陷入「清零」衝擊,協助運送商品的貨櫃航運,無法置身事外,估計陽明須等到6月才能逐漸擺脫疫情衝擊。 不過,一旦解封,將引發搶運潮,同時,7月到10月是海運傳統旺季,適用翻倍調漲的美國長約價格,且美西碼頭工人6月底換約等因素,預期帶來一波運價強勁上漲行情。預期陽明2022年獲利將會較2021年明顯成長,一年賺超過6個資本額。2023年迎來全球減碳降速,更可能逐年擴大貨櫃航運供不應求的缺口。
5月報稅季來臨,一名男網友透露2年前老婆突然提議各管各收入,且不時還會抱怨收入不夠,生活壓力大,但去年報稅發現老婆有買1-2張股票,今年更是增加到十幾家公司的股票,光利息就有老婆一整年的收入,股票價格更是收入的幾十倍,讓他大嘆「心情很複雜」。
[周刊王CTWANT] 台北文華東方酒店今年5月喜迎開業8周年之際,業主林命群的「姨奶」,文華東方前身、中泰賓館創辦人林國長的「如夫人」林朱佩芳,因積欠遺產稅,名下土地遭法拍,喚起老一輩對林家家族三代恩怨及豪門爭產的記憶。對於熟悉民國50年代台灣商界的人士來說,已過世40年的中泰賓館創辦人林國長,是「非常有錢的愛國華僑」,中泰賓館曾風光一時,若林國長的長孫林命群沒有改建的話,今年就是60周年。林國長發跡過程相當立志,他1873年生於廣東潮州,為了謀生,16歲時向外婆借了7塊大洋遠走泰國投靠親戚,做過小販、清道夫、賣過米炭雜貨,接著自行創業成立「曼谷成興利金行」,靠著金融業發跡致富。為響應台灣政府糧食政策,林國長1953年來台於南港車站旁創立僑泰興麵粉廠,當時相當受到重視,前總統蔣經國也曾參觀過他的麵粉工廠。1962年,林國長於敦化北路再投資興建中泰賓館,當中的KISS舞廳、B.
勞動部日前放寬輕症確診勞工居家照護期間,可請領勞保傷病給付,不過勞工確診到底該請什麼假、勞保給付又該怎麼算,許多人一問三不知,勞動部也解釋,非因公確診的勞工,可請半薪的普通傷病假,還可領最高約3053元的勞保傷病給付,因公確診則可請全薪的公傷病假,另外還可申請勞保職災傷病給付,最高6707元。
在台積電日前通知客戶,明年起晶圓代工價格將依照不同製程調漲5%到8%後,南韓大廠三星也跟進漲價,傳出漲幅高達15%到20%左右。外媒分析指出,三星晶圓代工調漲幅度高於台積電,背後關鍵在於良率不如人。
筆電代工廠廣達電腦(2382)股東營業報告書出爐,董事長林百里表示,展望今年,前路依然充滿著諸多不確定因素,挑戰與希望並存;廣達依然要踏實做好安全與防疫,運用多年來的競爭優勢繼續深耕不輟,以創新思維、協力合作,再創新局。
上市櫃公司第一季每股稅後純益(EPS)創下歷史新高的合計有116家,其中獲得三大法人買超的有力積電(6770)、東鹼(1708)、裕隆(2201)、台半(5425)等17檔。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日前警告,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驟減2億支,引發市場震撼,沒想到分析師郭明錤也持類似看法,他認為,中芯的預測除了大陸品牌的手機外,還包括蘋果跟三星,且如果通膨數據無法下降,這一波訂單縮減潮恐怕只是開始,未來影響範圍不限於智慧手機。
為兼顧防疫及正常生活,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提出,快篩陰免隔離的「類0+7」制度,最快明天對外宣布,但這也代表接觸者如果快篩陰性,不再需要進行居隔,而手握6百萬張有效防疫保單的產險業,將大幅減少隔離險的理賠負擔。
今年以來,受到通膨居高不下、俄烏戰火延燒、中國疫情升溫衝擊供應鏈,以及聯準會(Fed)啟動升息循環等諸多因素影響,金融市場震盪明顯加劇,但在上月底登場的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股東會中,「股神」巴菲特對公司首季績效的說明,再度展現了「別人恐懼時我貪婪」的投資哲學。2022年第1季,波克夏共花了511億美元買進美股,且有很高比例,集中在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 Petroleum)、雪佛龍(Chevron)等能源類股。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航空雙雄華航(2610)及長榮航空(2618)第一季獲利表現,長榮航以每股盈餘(EPS)0.64元優於華航的每股盈餘(EPS)0.52元;本土法人表示,4月新加坡航空燃油每桶135美元,相較第一季的113美元,高出19%;加上5月及6月營運,恐將受制於台灣疫情衝擊;此外,本土法人指出,航空股因解封題材上漲,而散戶都想等「解封」落實股票出場點;不過即使解封真的出現報復性出遊,維持的時間會很短,投資人都想在「解封實現時」,將股票賣出退場;依照股市慣性,股價高點幾乎可以肯定會比解封時刻更早到來,也就是等到真的解封,股價高點恐怕早已結束(因為遭到提前被出貨);值得投資人留意。 華航第一季合併營收372.33億元,年增33.8%,合併營業淨利36.26億元,合併稅後淨利28.11億元,歸屬母公司30.72億元;每股盈餘(EPS)0.52元。 其中貨運部分,因海運缺櫃塞港情形未解,海轉空現象致使空運艙位需求持續,華航以21架全貨機發揮運輸時效穩定優勢,第一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三成。 展望第二季營運,華航表示,隨著新機A321neo客機、777F貨機投入營運,並因
南韓是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的領導者,LG與三星擁有大量生產的技術實力,然而有專家卻認為,三星與LG的地位已經鬆動,大陸廠商獲得政府的支持與大量投資,已經逐漸追上南韓的腳步,甚至有人認為超越南韓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