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堂漲價!大杯珍奶190貴10元 牛肉麵漲50「最貴260」
知名連鎖餐飲集團春水堂被民眾發現近期調漲價格,像是招牌珍珠奶茶,就得掏出190元購買;另外兩款牛肉麵也貴了足足50元,最貴要260元才吃得到。櫃台張貼公告,表示原物料價格,和薪資獎金都調漲,今年元旦起調漲,包含功夫麵一碗漲15元,漲幅超過一成,滷味漲10元,拼盤貴了20元,春水堂聲明對於疫情和原物料價格攀升,為了產品品質和服務,才會在今年調漲部分售價。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後期,民眾生活步調轉趨正常,使得消費性電子產品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的需求大幅下降,各大廠牌的庫存量也增加不少,浮現供過於求的擔憂,此事引起網友們熱烈討論,許多人驚嘆,若終端需求下滑,勢必影響到上游晶片廠的出貨,是半導體供應鏈的一大警訊。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兒子張國明24日委託律師召開記者會,說明巴拿馬長榮國際5月10日召開的股東臨時會,畫面可見長榮「弟弟派」三兄弟張國明、張國政和張國煒同框出席。律師黃福雄強調,股臨會程序完備、決議合法有效,投票推選張國明為新任「常任董事長」(PP),並於上星期向巴拿馬政府遞件申請公司負責人變更。
陸廠華為2020年11月出售旗下平價手機品牌「榮耀」(Honor),根據統計,榮耀居大陸手機品牌銷量第五名,而日媒拆解榮耀最新智慧手機X30後,發現其中多達4成零組件來自美國,與過去機型相比高出許多,分析大陸在高性能智慧手機方面,目前仍難以完全自產,對美國的依賴度似乎越來越高。
2022年走到第2季,受到全球利率開始進入升息循環階段,國內又因疫情急速擴散,造成買盤暫時觀望,影響交易量表現。專家指出,今年第二季是最為嚴厲的考驗,部分行政區房價會小跌,至第三
開發金(2883)股東會紀念品太搶手!6個故宮花鳥彩繪碗外型精美,被視為是2022年存股族的小確幸,各地方頻傳缺貨、大排長龍、需登記加價領,但也傳出「南北領取不同調 」的爭議,在不少存股社團及社群論壇中引爆話題。《Yahoo財經》以下提供可領據點查詢連結。
美國總統拜登上周訪問南韓,此行特別參觀三星平澤工廠,並與副會長李在鎔見面,三星也在過程中展示其3奈米GAA技術,有不具名的三星人員透露,此舉是向拜登強調,三星擁有超越台積電的代工能力。
蘋果預計在今年推出新機型iPhone 14系列,原定將部分面板訂單交給陸廠京東方生產,傳出可能生變。韓媒報導,京東方先前擅自修改OLED的面板設計,但因無法達到蘋果要求的良率,恐痛失高達3000萬片的iPhone 14面板訂單。
職場上除了工作表現,如何與主管、同事溝通也是門學問。有網友分享一名在職場打滾20年老員工說過的話,讓他聽了直呼是「職場上聽過最噁心的一句話」,其他網友也深以為然,「聽完直接翻白眼」、「感覺好像我們集團會說的話」。
知名團購電商486先生曾多次分享投資經驗引起討論,先前透露看準一支股票後,每天買進10張持續買了1年多,預計能獲利2500萬,近日486先生又看準日圓不斷貶值的投資機會,先買進約新台幣3千萬的日圓,如今又再花3千萬買日圓進場,再次引起熱議。
面板廠彩晶(6116)去年底透過旗下投資公司買進中光電(5371)股票,累計持股9.78%,今年還獲一席董事提名,彩晶董事長焦佑麒有望進入中光電董事會。不過23日彩晶公告,因應國際經濟情勢及策略考量,決議廢止取得中光電普通股案。
全球晶片荒背景下,許多晶圓代工廠積極尋求擴產以滿足龐大需求,然而隨著需求趨緩,晶片業也面臨供過於求的危機,有外資券商警告,除了台積電之外的晶圓代工廠,其產能利用率將在第三季開始下滑,甚至警告客戶可能會出現砍單潮的風險。
2019年開始全球疫情肆虐,人們外出紛紛戴上口罩,然而日韓女孩間流行的「網美口罩」,因為不脫妝、顯瘦又透氣風靡一時,這款立體醫療口罩也有韓國標章KF94認證,但其實這類口罩最一開始的研發者,是一名在台北醫學大學任職的副教授,2017年拿到台、中、日專利,不過當時還沒有疫情,在台灣和中國並賣得不好。
華為受到美國前總統川普制裁,近年華為手機被Google切斷行動服務(GMS),只好研發自家生態系統HMS(華為移動服務),並順勢推出鴻蒙操作系統。陸媒報導,華為鴻蒙系統開發負責人(被稱為「鴻蒙之父」)功成身退、已離開華為,將轉戰中軟國際系公司旗下「深開鴻」,新去向已獲得華為高層認可。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訪問南韓,參觀三星的工廠並在會後發表談話,確立南韓與美國在半導體技術同盟上的態度與決心,然而有專家認為,美韓同盟可能會導致南韓企業在大陸市場發展不順,需要仔細思考才能在中間取得平衡,此外,有專家認為拜登此舉是選擇與南韓企業合作,而非台積電。
航運股股價向下修正,吸引股東人數回流了!分析師指出,貨櫃三雄股東人數增加,與航運股相對其他類股穩定有撐,且股東積極逢低回補持股有關,其中陽明做為增加人數最大的個股,則是因為具備官股色彩。
受到疫情衝擊,全球陷入晶片荒,但在業者卯起來拚擴產情況下,全球科技業的供應鏈問題正在迅速轉變為需求問題,未來恐變成供過於求。有晶圓代工業者透露,新產能將於2023年開始放量,示警2024年產能海嘯恐到來。
長榮兄弟相爭愈演愈烈,弟弟派今日召開「張國明召開EIS(巴拿馬長榮國際)股臨會 當選Permanent President」記者會,再度與大哥代表爆發衝突,弟弟派宣稱已合法租借台北萬豪場地,不准大哥張國華所派律師在場外的公開場合發言,甚至要求萬豪酒店保全架離律師,現場媒體認為此舉太鴨霸,進而要求保全克制。
【MyGoNews方暮晨/綜合報導】財政部南區國稅局近來常發現民眾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時,僅將被繼承人死亡時所遺財產列入遺產申報,而漏未將被繼承人死亡前2年內贈與特定近親的財產併入遺產申報。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台驊投控(2636)今(24)日舉行股東會,台驊身為長榮(2603)及陽明(2609)大股東,台驊董事長顏益財今年雖逢高調節,但隨即又在低檔加碼,對於兩家公司投資,顏益財表示,至少兩年內都沒有風險問題。而顏益財也表示,去年他曾講過,航運去年景氣乘風破浪一帆風順,先前談航運業今年將「萬里無雲、順風順水」,不過當初沒預料俄烏戰爭與上海封城,針對現況,顏益財認為或許今年烏雲密佈,但將維持順風順水。隨著上海解封以及美西碼頭工人恐罷工下,預估第三季傳統旺季運價會很快恢復,今年運價仍將維持高檔。 顏益財表示,這段時間台驊再進場長榮及陽明,主要認為「至少兩年以內沒有風險問題」;陽明第一季度每股淨值有80元以上,預估今年底陽明淨值百分之百會超過100元,這次台驊再進去投資時只有115元,若以明年獲利預期每股盈餘會有至少50元以上,投資報酬率都在10%以上。 顏益財指出,若以目前股價合理、風險較小下,評估下半年不至於有太大風險;儘管目前運價下滑,不過船公司都還是大賺,事實上,即使運價砍半,船公司都還是很賺錢。 顏益財也強調,國際大航運公司本益比都在8倍左右,台灣航運股相對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