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生物特徵資料庫 金管會:有三大問題

(中央社記者蔡怡杼台北2017年10月12日電)金管會擬開放線上交易可採間接身分識別,有銀行建議成立可存取民眾生物特徵的資料庫,金管會表示,設立第三方機構會面臨民眾抗拒等三大問題,目前先交各公會研議、評估。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委顧立雄日前指出,將開放線上交易可採間接身分辨識,即民眾存在手機上的生物特徵,如指紋等可作為識別的工具。

金管會表示,目前國際間對身分間接識別的做法是利用存放在手機上的指紋、臉等生物特徵,當進行線上交易時,經過手機上的生物特徵認證後,之後才啟動PKI(公開金鑰基礎建設)憑證的方式再到銀行端進行交易。

銀行局指出,有銀行提議設置第三方機構以集中存取民眾生物特徵資料,主因銀行目前辦理開戶還是得透過金融聯合徵信中心與內政部進行查核,且要通過相關驗證後,才會讓民眾開戶。

官員表示,建立第三方機構存取民眾生物特徵會面臨三大問題,首先,內政部先前擬建第三方機構,目前還在研議中;其次,各手機所使用的生物識別技術不同,如有的採用指紋、有的採用臉部辨識;第三,建立集中資料庫,恐會遭遇民眾的抗拒。

不過,官員指出,既然有銀行提出建立第三方機構存取民眾生物特徵的建議,且除了銀行外,保險、證券也都有業者提議建立第三方機構的需求,目前金管會的做法是先交由各金融相關公會研議,先行評估。

另外,金管會指出,因應數位金融發展,台灣網路認證公司已成立身分識別中心,提供多元身分識別機制,讓金融單位可以金融憑證、晶片金融卡、自然人憑證等工具在網路上識別民眾的真實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