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纖股》新纖今年獲利,樂觀衝衝衝

【時報-台北電】新纖 (1409) 董事長吳東昇昨(26)日在股東會表示,今年工程塑膠的產能可增加1倍以上,同時切入毛利較高的汽車、穿戴式智慧產品、健康機能性纖維及3D列印材料領域,營收成長性雖不大,不過,獲利將有可觀的成長。

去年雖遭逢國際油價下跌、光電事業萎縮、以及匯損等因素,新纖全年營收僅344.4億元、年減6.9%,為2009年以來新低;但在業外收益調節得宜,全年稅後淨利仍有7.5億元、幾乎與前年持平,EPS 0.46元。

台幣兌美元匯率大幅升值是造成國內多數紡纖產業去年獲利衰退的原因之一;吳東昇認為,台灣產業是以外銷為主,匯率攸關出口競爭力,政府在這方面應該要「加把勁」。

吳東昇表示,台灣產業不可能在量與中國大陸做紅海競爭,所以,新纖已訂下營運策略,未來3年,在產品上持續進行多角化及差異化的生產策略,整合研發技術,創新產品結構,以促使整體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價值提升。

新纖指出,近幾年來,公司緊跟市場趨勢,把工程塑膠的應用,配合4C、5C、6C科技發展,推出自動車零件、神奇活力纖維、3D列印材料、穿戴式智慧產品、健康機能性纖維等工程塑膠、化纖產品。

看好工程塑膠的發展前景,新纖前幾年在桃園觀音廠投資的工程塑膠生產線擴充工程;新纖總經理羅時銓指出,將在今年第3季試產、第4季量產,到時,產能可增加6萬噸,總產能可達11萬噸,總產值超過50億元以上。

去年,新纖工程塑膠產品的營占比約有5%,隨著產能增加,新纖預期,初期營收成長幅度可能不大,不過,少量高效率的產品比例提升,毛利及獲利有可觀的成長將是可預期的。

吳東昇強調,經營企業就像踩腳踏車,一直踩雖有風險,但,不踩一定倒;所以,新纖已把2020年、新纖50周年定為一個里程碑,在未來的3年內,一定要每年都有優質化的新產品推出,營收雖不一定要成長很多,不過,獲利能力一定要逐年增加。(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