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減資典範始祖 晶華一躍成傳產股王

現金減資狂潮專題之二(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 2017年3月25日電)台股今年吹起現金減資風潮,翻開台股歷史著名的現金減資典範就是晶華酒店 (2707) ,晶華2002年、2006年分別兩度「瘦身」提升營運績效,帶動股價飆升,造就傳產股王的傳奇。

今年 1月至3月24日,上市櫃公司減資家數共28家,其中現金減資21家、虧損減資 8家,現金減資總金額達新台幣102.98億元;企業現金減資掀起狂潮,甚至引起立法委員關注,質疑企業此舉是「為了避稅」。

減資是指公司將部分發行在外的股票收回註銷,通常有 3種情況。第1是藉減資打掉累積虧損;第2是實施庫藏股制度的公司買回自家公司股票,並將庫藏股註銷減資;第 3種情況是處於獲利狀態的公司以現金將資本還給股東。

每家企業考量立場不同,但在台股歷史中,首家以處於賺錢情況下,從事現金減資的公司是晶華酒店,不少分析師認為,晶華是典型「賺太多」的例子,堪稱現金減資最佳典範。

晶華酒店餐飲與客房收入穩定,累積滿手現金,為提高營運績效, 2002年晶華首度宣布現金減資5成、每股現金退還 5元,一度引起市場及法人廣泛討論。由於股東有現金股利可領, 每股盈餘(EPS)又因股本縮小而提升,帶動營運績效表現,晶華股價從13元附近一路漲到隔年的41元高點。

緊接著,2006年晶華再度現金減資72.17%,每股退還股東 7.2元,消息一出,股價更從80元附近,衝高突破百元關卡, 甚至在2008年登上738元,不僅造就傳產股王的傳奇,並為上市櫃公司引進新的思維、帶動近年來的減資風潮。

廣告

晶華現金減資的成功模式堪稱市場典範,過去減資的公司通常是虧損連連、不得已的情況下被迫減資。在晶華減資後股價表現及體質改善的效應下,企業主已會考慮主動減資的策略,有助於降低股本及提升獲利,當時也吸引不少企業跟進仿效,包括國巨 (2327) 、台灣大哥大 (3045) 、中華電信 (4904) 、全國電 (6281) 、瑞昱 (2379) 等,對股價帶來助益,現金減資也因此普遍被市場解讀為利多。

但是現金減資並非股價的萬靈丹,過去一年超過半數的企業股價,並沒有因為現金減資而有所表現,畢竟減資只是一個實現財務會計目的手段,投資人關注的焦點,還是必須回歸到產業前景與經營團隊能力與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