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資為哪樁?陽明年興兩樣情

現金減資狂潮專題之五(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 2017年3月25日電)企業界刮起減資風,老牌的陽明海運和年興紡織近來宣布減資均逾50%,陽明減資彌補160億元虧損,年興減資退款20.2億元給股東,呈現悲喜兩樣情。

近來企業界流行減資瘦身,不論是彌補虧損或現金減資退款股東,其實背後代表的是業務和經營型態的改變。為彌補虧損而減資的企業想美化財報,有可能先減資再增資,引進新投資團隊,但股東們就會損失權益。

但有的企業手邊營運資金充沛,在可見的未來,投資效益不高,又沒有擴張計畫;或是未來考量轉型,用不到那麼多資金,乾脆選擇現金減資退款給股東,縮小股本,提升EPS,美化帳面,未來營運壓力也可降低。

傳統產業向來營運保守,若動到減資就非同小可。成立45年的陽明海運 (2609) 去年歷經海運界的低迷谷底,截至去年第3季止,累積虧損約160.05億元。

陽明海運為了彌補巨大的虧損破洞,不得不宣布減資,在去年12月底歷經 6小時的股東臨時會遭小股東抗議砲轟後,終於通過減資案,減資比達53.27%。

陽明海運減資後的實收資本額降為140.39億元,隨後連同今年 2月引進 6家官股和企業辦理私募現金增資16.13億元,實收資本額變更登記為 156.52億,比起以前300多億元要輕盈許多。

相對陽明海運的股東抗議權益受損,成立31年的牛仔布大廠年興 (1451) 日前決定現金減資退款給股東高達20.2億元,減資比率50.5%,占今年前3月上市櫃企業現金減資總金額102.98億元近1/5, 等於每張股票可以免稅退得5050元,小股東當然笑嘻嘻。

廣告

年興指出,市場對於機能性服飾的需求成長及流行服飾快速反應時尚的特性,不得不降低做了幾十年的牛仔成衣比重,增加針織成衣投資,重新配置資源,藉由多角化經營分散產業風險並提升績效。

年興表示,年興早年在海外擴廠,動輒一個廠要投資30億元,如今已不擴廠,手上現金愈來愈多,加上降低牛仔布和成衣生產比重,出售越南、柬埔寨、尼加拉瓜等廠房,手上現金增多,未來投資針織成衣廠金額比牛仔布廠小(不需水處理程序),所以選擇退款給股東。

一位觀察多家企業減資和增資的大型上市企業財務長分析,盈餘轉增資代表擴大業務,或是盈餘還款銀行,目的是要讓企業體質更健全;但減資還款於股東,可能代表不想擴張或不再突破業務,做小不做大,股本減肥後經營壓力小,績效也更好展現。

他接觸許多上市企業負責人,過去數十年積極在大陸或海外擴張增產,但隨著大陸各項成本上漲後,持續追求低廉成本,工廠從大陸移到東南亞,從東南亞再移到緬甸或柬埔寨等地;但未來緬甸或柬埔寨的生產成本也高漲後,最後能再移到哪裡去呢?

他發現,這些在商業戰場馳騁幾十年的企業負責人,最後都不約而同地不想再追逐低廉勞力,也不想在別國的土地上處理那些煩不勝煩的事,同時也沒有那麼多台灣管理幹部派駐國外;反而不再擴張,想回到台灣增加研發能量,轉型更精密製造,提升附加價值,自然會想到減資,似乎也應證了台商近年陸續回台朝高附加價值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