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加工區將推動用地配置調整、標準廠房更新等工作項目,吸引廠商投資更新

高雄加工區是國內第一個成立的加工出口區,因園區規劃開發較早,用地規模及空間結構已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經營環境的需求,且部分公共設施與廠房已老舊,故自98年起經濟部加工處著手推動園區更新,建構更優質的產業環境,於100年至103年間廠商紛紛增資擴產,6家公司共增資38億元。

加工處表示,高雄晶傑達光電公司新生產線擴產計畫投資新臺幣8億元;台灣日東公司第三工廠擴廠計畫投資新臺幣5億元;台虹公司新廠擴建計畫投資新臺幣10億元;台灣典範公司第二及三廠擴建計畫投資新臺幣1.5億元;樂謙電腦科技公司新廠遷入計畫投資新臺幣3億7,800萬元及科妍生物科技公司擴廠計畫投資新台幣10億元等,預計各公司新廠擴建完工後,年產量將增加20%,年產值將增加新臺幣30億元,有助提升競爭力與市場占有率,促進經濟發展及提升高雄地區就業率。

加工處進一步表示,為促進高雄加工區產業投資及土地資源有效運用,提升投資動能,依據園區老舊廠房再興計畫,推動用地配置調整、標準廠房更新、公共設施強化、建築及景觀規劃、園區交通改善及園區風貌提升等工作項目,採取增加誘因方式吸引廠商投資更新,進而提高園區土地利用,活絡園區動能,及擴大產業聚落效應。

經由廠房活化更新,高雄加工區自99年至103年園區主要成果包括:
(1)活化廠房樓地板面積12萬2,000坪,占全區49.7%;
(2)活化廠房所占土地面積6萬8,500坪,占全區45.1%;
(3)活化廠房廠商家數:49家(含廠房整建維護、拆除重建、合併土地建廠、拆屋還地等);(4)園區營業額自101年起止跌回升,去(103)年度營業額達新臺幣666億元,較102年成長6.09%,並創近6年來新高。

歷經風華歲月49載,高雄加工區現已藉由廠房更新活化等措施,跳脫以往傳統產業的桎梏,邁入具備技術研發能力及自有品牌的新紀元,逐漸擺脫外界視該區為舊園區的刻板印象。未來結合「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和「高雄市亞洲新灣區計畫」,配合跨域合作、製造業服務化及供應鏈加值,期能成為最佳投資地點,並將持續深化產業群聚,吸引旗艦產業進駐,帶動下一波投資熱潮。(資料來源: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