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已逾2年半,額度仍未用完

MoneyDJ新聞 2018-10-18 12:27:55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上證報報導,大陸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隊伍再添新面孔,根據中債登公布資訊顯示,杭州銀行將於10月22日起發行第一單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這是繼江蘇銀行、北京銀行之後,第三家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城商行。然而,據Wind資料顯示,自2016年2月啟動試點以來,大陸不良資產證券化僅發行376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足試點額度500億元的八成;除大型行庫外,股份行、城商行大部分只發行過一兩單產品,規模基本在3、4億元以下。

去年4月,大陸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擴圍,12家銀行被納入其中,多為股份行、城商行。但這似乎並沒有給500億額度的消耗起到較大的助推作用,2017年發行金額較2016年下降了26.5億元,今年此趨勢也未見明顯好轉。事實上,包括工行、建行在內的6家首批試點的大型商業銀行,仍然是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的主力,發行金額共計212.9億元,占總發行金額的80%以上。

市場人士透露,目前大陸監管層在發起行、發行規模等方面的審批仍較為謹慎。國融證券投資銀行部執行副總裁曹金淼指出,當前入池資產的高標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行規模,由於不良資產證券化對資產要求較高,且需要在未來產生可預測的穩定現金流,這是許多不良資產都達不到的。

而作為產品風險的最終承擔者,投資者的情緒時刻影響著產品發行上的每一環節。信託公司業務人員表示,優先順序基本都是AAA評級,比較好找資金認購,銀行、非銀機構、銀行理財資金還是肯投的;主要難點在於次級及中間級的消化,這方面的投資者比較匱乏。

大陸某大型券商資產證券化負責人坦言,由於不良資產證券化的操作週期長、細節難點多,銀行也會考慮這些因素,控制發行規模和發行節奏。此外,雖然發行成本方面優勢並不明顯,但多位受訪人員認為,證券化是一個較好的不良資產處置手段;曹金淼表示,與拍賣相比,資產證券化不僅可實現出表,優化財務報表,在估值方面也可能較其他處置方式來說更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