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華映切割陸廠,債權銀質疑

【時報-台北電】據了解,15日由京城銀召集的債權銀行團會議上,除了重整案本身,與會銀行另一矚目焦點在於華映 (2475) 先前對外宣布放棄作為大陸華映科技的實質控制人並「切割」,是否僅是「自說自話」。

經過債權銀行從大陸深交所取得的訊息,深圳交易所並不承認雙方「脫離關係」,最主要是華映對華映科技所持有的控制性股權還在,在股權尚未賣出之前,就算華映總經理辭去大陸華映科技董事長的職務,深交所仍認為雙方有無法切割的關係。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認為,華映根本無法「甩掉」華映科技的對外債務,由於深交所看法與華映之間明顯不同,這也讓多家債權銀行高度質疑華映對銀行團的陳述是否正確,若要贊成華映重整案,疑慮也更深。

根據法院所出爐的裁定書,所以駁回華映在去年12月所提的重整申請,已多方聽取包括銀行、金管會證期局、經濟部工業局等多方意見,除質疑所提出的重整計畫書的轉型方向市場競爭力不確定性高,且現有營運團隊不見得能透過重整提升公司營運能力。

法院駁回的理由,一是在於和大陸華映科技間的債權債務關係、負債金額高到什麼程度,另一在華映在提出重整前,未充分撙節營業費用,如華映的營業費用率明顯較同業高,但卻未對此提出合理的分析報告,因此駁回華映的重整申請。

華映債權銀行則指出,華映現在的債權債務關係全貌一片混亂,再加上華映本身預估的重整更生費用、有擔銀行願否在重整期間撥入新資金、華映還有哪些資產可作擔保,這些均未在給銀行團或法院的重整計畫書裡明確交代,且未來在減資之後,能否順利增資60億元取得新資金、無擔債權人願否同意以債作股,都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債權銀行預估,後續法院同意華映重整的可能性應不高,但即便同意重整,依照過去包括茂德、東隆五金等重整案的經驗,對於三名重整人及三名重整監督人,若大多數由銀行團派員出任,成功機率較大,最大關鍵在於程序上會更加公開透明,因此未來法院也會要求債權銀行開出重整人名單的建議人選。(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朱漢崙/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