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投資風向球:費半創新 高科技基金震盪向上

Y投資風向球:費半創新 高科技基金震盪向上
Y投資風向球:費半創新 高科技基金震盪向上

聯準會終於啟動Taper,開始縮小購債規模,但上周國際股市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反而在美股續創新高帶動下,歐股、日股也走強。其中費半指數周漲幅高達8.8%,科技基金今年以來雖然震盪起伏,但仍交出不錯成績單,隨著電動車、元宇宙等題材發酵,科技基金持續走高。

聯準會啟動Taper,美股再創新高

  1. 聯準會如市場預期,宣布自11月開始縮減購債,每月減少150億美元,預計至2022年7月停止QE。鮑爾強調,目前仍不急著升息,同時認為通膨是短期的。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微幅震盪,收1.53%,上周小幅下跌。美元指數94.2小幅上揚。公債小幅上揚,高收益債持平。

  2. 美國企業陸續交出漂亮財報,超微、高通財報優、股價漲,電動車、元宇宙題材發酵,特斯拉、輝達股價都創新高。上週美股續創歷史新高,道瓊周漲幅1.4%、S&P500周漲幅2%、那斯達克周漲幅3%、費半周漲幅8.8%。但生技股莫德納營收獲利低於預期,股價重挫。

  3. 美國10月ISM製造業PMI指數60.8,小幅下跌,非製造業PMI指數66.7,創歷史新高。10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53.1萬人,高於市場預期,失業率降至4.6%,經濟面表現穩健,就業持續恢復中。

歐股攀高,日、台股反彈

  1. 市場原先預期英國央行本月會宣佈升息,但最終維持原先購債規模不變、且利率不變,此讓英鎊下跌,周跌幅1.4%。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也表示,明年也不太可能滿足升息條件,顯示歐央偏向寬鬆政策,上周歐元持平。德股周漲幅2.3%、法股周漲幅3%、雙雙創下歷史新高,英股周漲幅1%。

  2. 10/31日本眾議院改選,自民黨與公明黨聯盟,拿下絕對多數,岸田文雄獲得繼續執政機會,日本政策不會有太多改變。上週日經指數周漲幅2.8%。韓國10月出口持續成長,年增24%,但通膨率也同步上揚至3.2%,韓股個股表現差異大,但整體股市維持偏弱走勢。陸續公布企業財報佳,台股緩步回升,台股周漲幅1.8%,站回半年線。

廣告

中國盤整,BDI運價指數大跌

  1. 中國官方10月製造業PMI指數49.2,連續二個月低於50,非製造業PMI為52.4。但財新中國10月製造業PMI為50.6、服務業PMI為53.8,反而表現優於預期。二者訊號有些歧異,但也顯示中國近期多空不明的情勢。中國地產商債務問題持續,官方打擊原物料價格,都帶來負面衝擊。11/8進行第十九屆六中全會,重點可能放在黨的建設與意識形態。近期陸股持續震盪偏弱走勢,上證指數周跌幅1.5%、深證指數持平,恆生指數周跌幅2%。

  2. 新興市場表現不一,大多呈小漲走勢。印度10月製造業PMI為55.9、服務業PMI為58.4,持續走揚趨勢。銀行股獲利亮眼,但要留意企業因通膨帶來的成本壓力,印股上周漲幅1.2%,維持上升格局。巴西10月製造業PMI下滑至51.7、服務業PMI上揚至54.9,個股表現差異大,股市走勢仍疲弱,上周稍微止跌周漲幅1.2%。俄羅斯股市上周持平,東歐市場回落,東協短線震盪。新興市場美元債小幅反彈,新興市場本地債偏弱。

  3. 剛落幕的G20領袖會議,並未對碳排放做出承諾。本周還有聯合國氣候大會,仍將持續討論此話題。目前排碳大國中國,零碳目標期限訂在2060年,印度則承諾在2070年達成。

  4. 在油價方面,OPEC+表態原增產協議不變,後續則要看美國頁岩油業者是否願意增產,上周油價小幅回檔,近月布蘭特原油每桶82.7美元,周跌幅1.1%,近月西德州輕原油每桶81.2美元,周跌幅2.7%。近期原物料價格稍微回檔,CRB指數周跌幅1.8%,原物料運價指數BDI則是大暴跌,周跌幅23.7%。在美國宣布啟動Taper後,金價反而逆勢上漲,周漲幅1.9%,收每盎司1817美元。

費半創新高,科技基金續攀升

聯準會終於宣布縮減購債時間表了,但美股似乎不受此影響,股市續創新高,其中科技股更受惠於近期財報亮麗表現,費半指數上周漲幅高達8.8%,那斯達克周漲幅也有3%。

晶片短缺是今年主要生產瓶頸,主要晶片商超微、高通、輝達等都交出漂亮成績單,股價大幅上漲。隨著電動車趨勢崛起,相關車用電子零組件都可受惠,此外,還有5G、低軌衛星、元宇宙等題材陸續發酵,甚至還有減碳、節能需求等,讓科技股不缺話題。

科技股9月之後有一波修正,10月才緩步回復,整體而言,今年以來表現亮麗。其中,台股的科技基金表現也不輸給美股的科技基金。不過,後續仍需要觀察第四季出貨是否持續,或逐漸進入電子股淡季,可能面臨股價震盪風險。若已經持有科技股可先續抱,但須觀察後續營收動向,若空手者暫不建議追高。若是定期定額投資者,可持續投資。

可觀察基金

Y投資風向球:費半創新 高科技基金震盪向上
Y投資風向球:費半創新 高科技基金震盪向上

(以上資訊僅做為參考,並非投資建議,投資人請自行審慎評估投資風險)

本內容由Yahoo理財專欄作家林奇芬與復華金管家聯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