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0:台積電ADR23日下跌1.76美元跌幅2.33%折台股467.82元最近10個交易日行情如下:
台積電 ADR 近十個交易日行情
台積電 ADR 近十個交易日行情
【時報-台北電】日本央行(BOJ)暗示寬鬆政策即將退場,激勵日圓兌美元7日飆升到141價位,8日收周線延續漲勢,可望繳出近五個月來最大周漲幅。不過,由於第三季GDP終值縮幅擴大,日圓短線急漲後震盪轉貶。 美東時間7日中午在紐約匯市,日圓一度升抵141日圓兌1美元,日圓周四在紐約盤漲幅多達近4%。 繼7日狂升2%以上,8日東京匯市日圓漲幅曾超過1%,但在GDP報告出爐後,漲幅急縮,終場漲0.3%收在143.74日圓,全周漲幅逾2%,繳出近五個月來最佳單周成績。歐洲交易時段,日圓轉貶報144.43兌1美元,跌0.22%。 日本內閣府8日公布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終值,換算成年率較前季萎縮2.9%,相較11月中公布的初值萎縮2.1%大幅下修。日經指數周五收跌1.68%報32,307.86點,創11月8日來一個月新低。 青空銀行(Aozora Bank)首席市場策略師莫洛加(Akira Moroga)表示:「愈來愈多人認為,日銀即將調整政策路線,好比在12月例會終結負利率,或取消殖利率曲線控制政策。」 根據隔夜指數交換利率(OIS)所示,日銀在12月例會結束負利率政策的機率將近45%。
【時報-台北電】今年商用不動產市場受總體經濟成長率下降影響,熱度相對去年下降,不過較以往大不同的是,廠辦現貨不夠賣,買家紛紛及早卡位,從預售市場「掃樓」,成買盤的搶手貨。瑞普萊坊統計,前11月交易量,有高達3成6為企業預購,不少預售中商辦大樓屢開紅盤。 瑞普萊坊最新統計,前11月累計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486億元,超過2019年的893億元,及2020年的1,268億元;其中最夯產品為廠辦大樓,占比達32%之多,表現最為強勁;展望2024年,可望正向成長。 瑞普萊坊副總經理吳紘緒表示,截至目前的交易產品類型,以廠辦大樓的32%最熱絡,其次為辦公大樓27%、第三為工業廠房及物流21%,合計超過8成。從買方來看,以電子科技業與製造業的559億元最多;至於交易類型,有36%,是預售商辦大樓。 例如崇越以53.5億元購買內科洲子街興建中的整棟大樓;鴻海集團以75億元購買中華工程土城「中工AI雲宇宙」預售案;國揚建設總銷68億元的三重「國揚數位科技大樓」,也被「掃」光;輔信科技也砸下23.5億元,買下台北市內湖潭美段富樂群建設、隆雲公司的整棟預售辦公大樓。 另外,遠雄建設中和「遠雄擎光」,華
【時報-台北電】台灣對大陸出口恐要明年1月才能迎到春燕。財政部8日表示,11月對大陸出口127.07億美元、年減6.3%,已是連16黑,若12月仍無起色,將追平史上最長下滑周期;由於對陸主力出口商品電子零組件仍欠臨門一腳,預估明年才會轉正。 對陸出口占總出口的3成5,大陸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市場,出口大陸的主要貨項是電子零組件,約占對大陸出口的5~6成。財政部預估,電子零組件出口最晚明年1月翻紅,屆時對陸出口可望迎來反轉。 今年前11月台灣對陸港出口1,388.93億美元,年減幅19.1%。官員分析,就算12月有短單或急單,單月表現也難挽頹勢,預估全年對陸出口,將出現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的14年最大減幅,甚至不排除衰減逾2成、創史上最差表現。 11月對五大主要出口市場表現,呈現「三好兩壞」,財政部表示,大陸和日本表現較差,但其中對大陸出口減幅已從去年最慘烈時的逾2成,縮減至個位數;對日本出口減少,主因也和大陸一樣,來自電子零組件衰退。 至於對美國、歐洲和東協出口,則受惠資通視聽產品帶動,其中11月對美國出口78.2億美元,再度攻上新頂峰,年增率33.1%則是20個月最強增幅;對東協11
【時報-台北電】國銀積極承作疫後振興專案融資,今年信保融資金額狂飆,逼近2020年疫情嚴峻時期水準。據中小信保基金最新統計,11月協助取得融資金額為1,588.12億元,年增幅高達34.2%;前11月合計協助取得融資金額達1兆5,581.22億元,是僅次2020年的史上次高水準,較去年同期1兆2,706.38億元,大增2,874.84億元或21.9%。 今年各月信保融資金額,除傳統3月、6月、9月及12月的季底效應,融資金額相對居高,加上4月起推出「疫後振興專案貸款」,6月起一路都維持在單月1,500億元的高水位,預估12月將延續熱度,很有機會衝破2020年的歷史最高紀錄。 據信保基金統計,1974年成立迄今,信保基金全年度融資金額最高為2020年,主因當年疫情肆虐影響,當年金額高達1兆7,114.37億元,若以前11月來看,最高同為該年的1兆5,686.11億元;而今年則在疫後振興專案帶動下,前11月距離歷史最高已相去不遠。 信保基金表示,經濟部的疫後振興專案將一路延續到2025年,再加上「碳化智慧專案貸款」,兩大專案貸款推高整體融資餘額。此外,即使專案利息補貼額度早已被銀行搶光光,
【時報-台北電】TrendForce預估,今年下半年智慧型手機需求回暖後,熱潮將延續到第四季,在節日效應等因素下,預計第四季總產量有機會季增5%到10%。2023全年衰退幅度預估將收斂至3%以內,總產量約11.6億台。 TrendForce指出,第三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總產量約3.08億支,季增13%,即便不及疫情前水平,但相較2022年同期,年增約6.4%,終結連續八個季度的年衰退週期。 在品牌方面,三星下半年推出旗艦機種,第三季產量季增11.5%,達6,010萬支,位居全球第一名。儘管三星於全球布局廣泛,但受制於全球經濟逆風,今年生產規劃保守,全年生產量預估應和蘋果僅差距500萬支。 受益於旗艦新機發表,蘋果第三季產量季增17.9%,約4,950萬支,位居第二名。由於iPhone 15/15 Plus的CIS初期良率不佳,影響第三季蘋果生產表現,市占率因此較去年同期衰退1.5%,全年產量預計與2022年持平。 市場上最關注的,是今年華為以旗艦機Mate 60系列回歸,攻占中國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蘋果首當其衝。 隨著華為計劃提高2024年高階旗艦系列的市場規模,並且瞄準中國內需市場,加上
【時報-台北電】蘋果力推iPhone 15系列新機,帶動供應鏈共照蘋果光,和碩(4938)11月營收1,167.8億元,月減17.88%,年增2.91%,連續3個月營收站上千億元。累計1到11月營收1.17兆元,年減2.66%。 法人認為,iPhone 15系列9月推出,趕上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購物節,以及亞洲的雙十一購物潮,因此第三季出貨量大增,單月營收都突破一千億元。但隨著節假日因素過去,加上歐美又即將放聖誕假期,和碩第四季營收恐會出現些微衰退。 2023年因景氣不佳、通膨升溫、美國升息、俄烏戰爭等諸多不利因素,使得消費者換購3C產品的意願遞延。不過隨著庫存去化,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企業進入換機潮,還有AI等議題的加持,消費性電子產品普遍看好2024年的發展。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日前表示,雖然變數很多,但樂觀的訊息不是沒有,例如通膨控制到了一個階段,不再升息,國際政治軍事降溫,對經濟的基本面都有好處。 對於市場熱門的AI PC議題,童子賢表示,AI跟2000年的網路一樣,剛開始大家都很焦慮,頻頻詢問說要怎麼去發展?如今網路幾乎無所不在,AI未來也會如此。10年後手機上因內置了AI晶
【時報-台北電】跟著台積電去日本設點。因台積電及其供應商將在日本設廠,國銀提前動作,紛紛前往日本、特別是九州插旗,繼玉山銀行、中信銀行、台新銀行後,金管會8日再核准台灣銀行設立福岡代表人辦事處,台銀後續還要向日本主管機關申請,有望成為近兩年第四家插旗九州的台資銀行。 台積電熊一廠即將在2024年正式啟用,且正規劃興建熊本二廠,長期陷入停滯的日本經濟,今年出現復甦跡象,以股神巴菲特為首的外資開始進入日本,拉抬日股走勢,國銀看準商機積極前進九州卡位。 第一家插旗九州的是玉山銀行,早在2022年3月就已向金管會申請設立福岡分行且獲核准,今年9月正式開業,玉山銀先前已設有東京分行。中信銀則是台資銀行首家在日本併購子行者,其東京之星銀行也要在熊本設立業務所,預計今年底前開業;台新銀行則是由東京分行設立福岡出張所,規劃明年上半年開業。另彰化銀行、合庫行也預計前往大阪、東京設立據點。 銀行業者指出,台積電宣布赴日投資,上下游產業鏈也跟著台積電到日本,初估至少有35家企業規劃赴日投資,產業除半導體外,還有IC設計、電源、鋼鐵、化學材料等,預計將引發「磁吸效應」,到九州提早佈局,將有利於掌握日本半導體或
【時報-台北電】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8日公布,11月全球糧食價格維持穩定,穀物和肉類價格下滑,抵消砂糖、植物油和乳製品價格上漲。不過糧價未見下降恐加重通膨憂慮。 FAO追蹤一籃子主食的全球糧價指數,11月維持在102.4點,與10月下修後的數據一致。10月數據創2021年3月來最低紀錄。 11月全球糧價指數未見下滑,可能讓致力打擊高通膨的全球央行官員感到憂慮。儘管如此,11月糧價指數仍較2022年同期陡降10.7%。 最新報告顯示,11月植物油較10月上漲3.4%,棕櫚油漲幅更高達6%,主要因為進口國需求增加,推動價格勁揚。乳製品價格月增2.2%,係因東北亞對脫脂奶粉和奶油需求增加所致。 FAO指出,棕櫚油11月大漲6%,主要受到大型進口國強勁買盤支撐,以及主要生產國季節性產量降低所致。糖價11月上升1.4%,較2022年同期暴漲41%,原因是泰國和印度兩大砂糖出口國氣候異常乾燥影響收成,造成砂糖供給吃緊。 11月穀物價格較10月下跌3%,由玉米在內的粗糧領跌。小麥11月價格下挫2.4%,不過媒體報導大陸對小麥需求增加,帶動近日小麥期貨價回升。芝加哥小麥期貨第四季來大漲18%,
【時報-台北電】通膨壓力下,租金漲不停。據主計處統計資料顯示,房租指數11月再創歷史新高,年增率連續四個月超過2%,若以年度的房租指數來看,今年前11個月平均已達2.16%,全年將寫下27年來新高,也是27年來首度年度房租指數超過2%。 從長期趨勢來看,在國內經濟快速成長的1989~1994年間,租金年增率均超過4%,1990年更高達6.48%,在2001~2005年間,租金則是連續五年負成長,自2009年金融海嘯後租金則是緩步上漲,不過每年的年增率均在1%以內。 不過,近二年因通膨壓力及升息等因素,租金年增率明顯擴大,去年7月首度突破2%,全年平均為1.68%,今年除了6、7月年增率短暫降至2%以下,近期又是連續四個月站上2%,近二年租金漲幅有擴大的趨勢。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房租漲跌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包括房價高漲、升息使屋主持有成本提高,加上新建屋租金水準較高,以及房東對租金上漲帶動的比價效應,均使整體租金行情上漲。 市場供需也會是影響房租的重要關鍵,近年房價居高不下、購屋門檻提高,延長不少準購屋者的購屋籌備期,帶動租屋需求增加,近年各種包括如囤房稅等持有稅制的調整也
財經中心/李汶臻報導台股今(8)日在台積電的領軍下,整片紅通通、尾盤收漲105點,站上17383點;對此,分析師丁兆宇指出,雖然台股週線在連五紅之後止步,但本週表現「異常強勁」、類股健康輪動,多頭格局不變。此外,他認為下週AI類股,還仍處於所謂的「資金輪動」階段,操作上的話,會建議大家採取「逢黑買進」的方式。最後也透露,下週台股行情可關注「3指標」。
[周刊王CTWANT] 疫情期間,由於停工和旅遊限制,郵輪業是所有旅遊業中復甦速度最慢的行業。不過今年以來,郵輪行業股價已呈回暖態勢。儘管高油價、以巴衝突等因素曾一度導致股價震盪,但板塊中龍頭個股仍表現出色。隨著油價近期跌至五個多月來的最低點,郵輪股再度迎來「春天」。今年以來,...
【時報-台北電】興櫃市場本周表現由登錄不滿一周的益芯科(7707)以52.83%奪冠,簇擁蜜月行情,IP矽智財產業題材燒到興櫃,亞軍由納諾*-KY(6495)大漲35.63%摘下,相互(6407)上漲26.04%拿下季軍,加計第四名的鐳洋科技-新(6980)漲幅24.62%,本周興櫃市場前四強漲幅均超逾20%以上,交易比起上周更加熱絡。 據統計,興櫃321檔股票,本周有150檔維持平盤以上,占比4成6,相較上周約6成,上漲家數下滑。本周加權指數、櫃買指出均狹幅回檔,維持高檔震盪格局,興櫃市場的上漲家數也隨之減少,但成交值則較上周放大。 興櫃本周成交金額為157.14億元,相較上周的137.34億元,增加了19.8億元,成交量創今年7月以來逾五個月的新高。 盤面周漲幅前十強分別為益芯科、納諾*-KY、相互、鐳洋科技-新、欣訊科技、東盟開發、世紀風電、凌航、聯享、立誠,周漲幅從14.6%~52.83%不等,成交量介於130~14,279張之間;在產業分類上,漲幅前則以電子族群占七檔,鋼鐵工業兩檔。 益芯科經營團隊深耕特殊應用積體電路設計領域多年,具有豐富的研發技術及供應鏈管理經驗,主要提供
【時報-台北電】高載客率、高票價帶動長榮航(2618)11月營收177.89億元,寫歷史第三高,年增38.91%,月增1.51%,其中客運營收115.83億元,年增逾1倍、達103.89%,累計前11月營收1,816.13億元,年增47.19%。 長榮航空11月受惠歐、美來台或經台灣轉機的客源穩定,北美及歐洲航線維持近9成載客率,相對帶動東南亞航線的暢旺,特別是曼谷、清邁航線,也因泰國對台免簽證,平均載客率達9成以上,曼谷航線甚至超過9成5。東北亞部分,進入賞楓旺季,日、韓航線載客率均達9成以上。 在貨運方面受益於節慶需求,電商貨量激增,其中以華南、香港出口至北美的貨量成長最為顯著,帶動整體貨運市場價量齊揚,部分電商因應交貨時程,提出多架次的包機需求,長榮航空11月貨運營收43.3億元,相較於10月的36.01億元,月增20.23%,貨運續揚。 長榮航前三季營收1,462.98億元,年增48.33%,稅後純益163.96億元,年增超過1.56倍、達156.64%,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純益3.05元,其中第三季航空燃油因以巴戰爭影響走揚,衝擊第三季毛利率降至21.9%,季減1.33個百
【時報-台北電】新台幣11月急升1.16元,已公告11月獲利的金控下六家壽險子公司就有五家出現單月虧損,合計虧逾122億元,成拖累金控獲利的主因,估計是匯兌成本極高,加上可實現資本利得不多造成。 預計11月才要公告獲利的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旗下都有大型壽險公司,市場預估三家壽險匯兌壓力亦極大,若沒有大量實現資本利得及其他有效避險方式,估各家匯兌影響損益金額都在數十億元。 壽險業者表示,新台幣11月是「快速」且「幅度很大」的升值,共升值1.16元、升幅3.6%,雖緊急調整避險策略,拉高傳統避險比率,甚至已拉高到8成,但終究無法做到完全避險,主要是考量兩因素,一是因避險成本仍相當高,因新台幣升值,無本金遠期外匯(NDF)成本再拉高,而台美利差未明顯縮小也導致換匯(CS)成本仍高;二是預期11月新台幣升值是短期現象,萬一12月新台幣又貶值,會無法回沖利益。 11月新台幣升值幅度大,讓壽險業匯兌評價損失擴大。但11月台股漲,部分壽險公司藉由處分股票來減緩新台幣升值帶來的劇烈衝擊。 11月包含台灣、新光、元大、台新、第一金人壽皆虧損,台壽11月虧損23億元,但比去年11月虧損36億元幅度縮小
全球永續績效指標—道瓊永續指數 DJSI在周五(12/8)公布評選結果。今年入選 DJSI 成分股的台灣企業共35家;其中,入選「世界指數」的企業30家,入選「新興市場指數」則有29家企業。半導體企業有日月光投控、聯電、南亞科、世界先進、台積電、穩懋半導體等6家入選「世界指數」。
財經中心/李汶臻報導台灣勞工的薪資差距落差越來越大,低薪產業的上班族除了薪資長年凍漲外,還要被通膨吃掉薪資,讓許多人紛紛透過投資理財,為自己加薪,這也讓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近年來成為不少投資人的新寵。不過近來ETF圈卻掀起一股「罵00878而轉往00919」的浪潮,對此就有網友在社團PO文詢問大家:「他是不是該把錢轉到00919?」,貼文曝光後,引發一票投資人熱議。
【時報-台北電】「護國神山」台積電11月合併營收改寫今年次高,但月減幅度達雙位數之多,引發市場憂心可能進一步衝擊股價表現。法人則點出,台積電在先前法說已提前打好預防針,加上有年底因素影響,對11、12月營收回落為預料之中,2024年高階製程需求實際成長幅度才是未來關注焦點。 台積電11月營收2,060.26億元,未能延續創高腳步,中信投顧研究團隊認為,台積電營收月減15.29%,符合市場預期,主因10月蘋果3奈米(N3)放量及AI晶片趕在美國出口管制新規推出前出貨,繳出合併營收達2,432億元,創新高的歷史記錄,鑑於基期高,11月合併營收月減符合預期。 由於台積電10月營收已經達到公司財測的39%,同時台積電也未上調第四季的營收展望及財測,12月營收也可能呈現月減,近期台積電股價跌到月線之下,一部份反應營收月減的利空。 就籌碼面來看,外資自11月大舉回補逾12.5萬張台積電股票後,12月以來仍是屬於偏多看待,期間買超4,853張,持股比重達72.51%;而投信近期則陸續減碼台積電,已連續七個交易日偏空操作,頗有提前調節的跡象。 展望後市,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表示,台積電在半導體先進製程
[NOWnews今日新聞]製造業在台灣經濟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的關鍵角色,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依據行政院「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政策,考量中小型製造業的數位化程度及資訊處理能力較為不足,透過轉思維、伴輔導、給補...
【時報-台北電】長虹(5534)明年業績可望長紅。受到部分預售案工程遞延影響,今年前三季稅後純益約6.8億元,EPS 1.65元,較去年同期衰退。不過自第4季起,業績將有大亮點,內湖「長虹豐匯」廠辦大案10月開始加入認列行列,單月營收貢獻度就達41億元,法人預期單季獲利可望大噴出;2024年交屋入帳案源多達5案,總銷可望超過170億元,業績有機會拉出長紅。 長虹8日應邀舉辦法說會,業績可望先蹲再跳,儘管前3季完工交屋進度未如預期,獲利也比去年同期衰退,但第4季起,內湖廠辦大案「長虹豐匯商科大樓」於10月開始認列營收,全案總銷達30.24億元,已完銷,10月單月營收衝高到41億元;累計前10月達70.79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近15%。 長虹總銷37億元的台中「長虹天擎」,最近已取得使照,年底有機會完成產權總登,進入交屋入帳程序。法人預期,全案重點認列時間可望落在2024年。 明年將有4筆新案陸續完工交屋,包括總銷27億元「忠孝詠吉」、43會意元「央泱長虹」、29.6億元「松德長虹」、34.4億元「長虹天擎」第二期「長虹天韻」,4案總銷達134億元。 另外長虹今年底完工交屋的「長虹天擎」,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蔡明惠/綜合報導買房時總是希望能以較划算價格購入,或者有些人也會試圖砍價,近日有網友意外發現,看到南部某件預售屋原先開價為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