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幣是什麼?發明者是誰?Pi幣最新進展、爭議一次看!
Pi幣是什麼,你聽過嗎?近年興起加密貨幣熱潮,除了比特幣、以太幣受許多投資者追捧,Pi幣也因為主打「手機挖礦」而竄紅。自2019年誕生至今,Pi幣「開放式主網」終於要在今(2025)年2月20日上線;國際交易所OKX也宣布,將同時上架Pi幣交易,引發熱議。究竟Pi幣是什麼?Pi幣最新進展為何?Pi幣是由誰發明的?Pi幣爭議與挑戰有哪些?Yahoo奇摩新聞編輯室帶你一起了解!
相關新聞》Pi幣真的要來了!2月20日上線主網
Pi幣是什麼?
Pi幣(Pi Network)是2019年推出的一款主打「手機挖礦」的區塊鏈網路項目,採用「Pi共識協議」(Pi Consensus Protocol)的挖礦機制,用戶只要每天打開App點擊一次閃電按鈕,即可參與挖礦,無需耗費大量電力與運算能力。這樣的發明大幅降低加密貨幣的挖礦門檻,改善過去僅手握資源者,才能參與加密貨幣項目的情形。
此外,Pi幣也使用「安全圈」機制,要求用戶邀請信任的成員,加入自己的安全圈,共同維護網路安全。安全圈的成員會互相擔保,形成一個信任的網絡,有助於防止假帳戶、惡意用戶與機器人程式參與挖礦。
Pi幣最新進展為何?
Pi Network主網的推出分為多階段。2021年12月,Pi Network公布主網正在準備主網的上線工作,主要分為兩階段。最初是封閉式主網(Enclosed Mainnet)階段,Pi幣的交易與流通受到限制,主要用於測試並完善Pi Network生態系統;接著,才逐步過渡到開放式主網(Open Mainnet)階段,開放Pi幣在公開市場上交易、流通。
*主網(Mainnet)有別於用於測試與開發的「測試網」,是真實交易發生的即時區塊鏈網路,當區塊鏈項目達到主網階段時,意味著協議已完全開發完成,可進行真正的交易並記錄在區塊鏈上。
然而,原訂於2022年3月或6月上線的開放式主網一再延宕,經過長達六年的發展與籌備,終於將在台北時間2月20日正式上線。屆時全球逾1900萬名通過身分驗證(KYC)的用戶,即可在Pi Network的生態系統中,使用Pi幣進行交易、支付等活動。
*KYC(Know Your Customer)驗證機制,是指Pi Network會要求用戶提交身分證明文件,以驗證身分的真實性,可防止一人多帳戶的情況,確保每個Pi幣都由真實用戶挖礦所得。KYC驗證是Pi Network主網上線的重要前提之一,僅通過KYC驗證的用戶,才能將其挖礦所得的Pi幣轉移至主網錢包。
隨著Pi Network宣布主網即將上線,國際交易所OKX也公告將同時上架Pi幣交易。由於OKX是全球知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之一,如Pi幣能在OKX交易所上線,有助於提升Pi幣的知名度與流動性。
Pi幣是由誰發明的?
根據Pi Network官網,Pi Network是2019年3月14日,由美國史丹佛大學人類學博士范成道,與區塊鏈講師Nicolas Kokkalis共同創辦。
*註:史丹佛大學擁有全球頂尖的區塊鏈研究中心,而Pi Network就是在該校開發的區塊鏈網路項目。而在這個區塊鏈網路上挖取到的加密貨幣,就叫做Pi幣。
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其他的加密貨幣會公開團隊背景,藉此提升透明度與社群信任度;Pi Network官網上,除了上述兩人的資料,就沒有再公布任何團隊成員資訊,相對保守的資訊揭露,也讓部分投資者對其可信度產生疑慮。
Pi幣爭議與挑戰有哪些?
Pi Network開放式主網正式上線,對長期支持者而言,無疑是振奮人心的消息;但也有不少民眾持觀望態度,甚至心存質疑,主要原因有以下五點:
主網上線延宕:Pi Network主網上線,延宕長達六年之久。
不公開、不透明:挖礦機制、共識協議細節不公開、透明。
缺乏實際應用場景:過去無法在主流交易所交易,價值也未經市場驗證,遭質疑是「空氣幣」;Pi幣主網上線後可於OKX交易所使用。
拉人頭模式:用戶透過邀請新人加入,獲得更多挖礦收益。推廣模式過度依賴用戶拉人頭,類似傳統的傳銷模式,被民眾視為是一場「龐氏騙局」,而Pi幣則被戲稱為「傳銷幣」。
監管挑戰:2022年中國官媒曾發文警告投資人,小心Pi幣「割韭菜」風險;越南當局也曾調查Pi Network,理由是懷疑他們涉嫌詐欺。
Pi幣主網即將正式上線,並於加密貨幣交易所OKX公開交易,可以說是Pi Nerwork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但是否能真正落實應用,後續又將如何發展,仍需時間驗證。
撰稿記者:陳昭容
核稿編輯:羅芋宙
參考資料:
※OKX關於上線 PI (Pi Network) 現貨交易的公告(OKX)
※Who We Are(MIne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