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H董事長 梁公偉:ITH轉骨 TDDI切入筆電、車用

梁公偉指出,在聯發科集團時,相當於進入「練功院」,產品開發及設計流程兩大生產關鍵全部轉骨。圖/顏謙隆
梁公偉指出,在聯發科集團時,相當於進入「練功院」,產品開發及設計流程兩大生產關鍵全部轉骨。圖/顏謙隆

手機驅動IC廠ITH-KY經過聯發科集團「轉骨」淬鍊下,有望在OLED DDIC(面板驅動IC)市場打出一片天地。ITH-KY董事長梁公偉表示,ITH-KY前身為奕力科技,坐擁驅動及觸控二大核心技術,歷經聯發科集團「練功」有成,全力整合TDDI(整合型觸控與驅動IC)技術,由消費市場逐步邁入筆電、車用等領域。

ITH-KY於2019年成立,奕力成為ITH-KY 100%持股子公司,股本49.24億元,2024年11月26日在台灣上市。梁公偉強調,未來持續擴張目標不變,不排除採併購方式擴大營運,並鎖定與奕力核心能力相關的對象,共享公司IP(矽智材)技術,無論是人才、團隊或是與產業高度相關的公司,都在考慮之列。

創立晨星 被聯發科相中

梁公偉為晨星半導體(MStar)創辦人,晨星素有「小聯發科」之稱,2010年12月24日晨星半導體(F-晨星)以每股300元上市,掛牌不到二年,就被聯發科相中,兩家公司2012年6月以換股方式進行合併,晨星於2014年1月16日下市。

然聯發科及晨星合體卻一波三折,因二家公司在中國電視晶片市占率高達八成,實體合併遭卡關,歷經五年後,中國商務部終於解除對合併案的掣肘,兩家公司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合併。

另一方面,聯發科則馬不停蹄進行下一波併購行動,2015年晨星子公司-晨發宣布與奕力合併,以每股51元收購奕力全數流通在外股權,奕力於2016年6月1日宣布下市,成為聯發科獨立子公司,組織架構歸在晨星之下,梁公偉同時兼任奕力董事長一職,直到2019年聯科發正式與晨星合併,他才功成身退,逐漸淡出IC設計業領域。

奕力曾奪下中國山寨機DDIC主要供應商,並結合了觸控IC的優勢,大幅向筆電、車用等市場進軍。當時的富爸爸-聯發科則邁入高速運算市場,營運方向分歧,2020年聯發科決定將奕力大部分股權賣給亞太私募基金-東博資本,進行財務調整,之後東博力邀梁公偉回任,為奕力重新定位再衝刺的方向。

搶AI PC紅利 添成長動能

梁公偉指出,奕力在聯發科集團時,相當於進入「練功院」,產品開發及設計流程兩大生產關鍵全部轉骨,打造Time to Market(一次到位)的重要關鍵,因為科技業技術一旦錯失一個「關口」,可能就永遠錯失產品線的世代領先優勢,對高度競爭的市場來說,避免失敗至關重要。

經過一波手機驅動IC競爭的洗禮後,ITH-KY筆電面板驅動IC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大,在全球前五大筆電品牌的主要機種取得一席地位。新產品筆電觸控螢幕晶片在2024年取得MPP 2.6認證後,陸續在全球前五大筆電品牌量產獲得不錯的評價,並緊握AI PC導入觸控螢幕商機紅利,增添成長動能。

車載晶片 攻智慧座艙、自駕車

車載方面,ITH-KY所開發的車載晶片在技術與安全性上均領先業界,不僅通過ISO 26262流程與產品(ASIL B)雙重認證,滿足自駕車及智慧座艙對高安全性的嚴苛要求,更具備環境光自適應調節顯示、優異的溫控能力、防水性能及厚蓋板支持等特色,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

梁公偉說,顯示螢幕是人機互動的重要介面,ITH-KY將憑藉多元且完整的產品線,拓展全球市場,滿足智慧生活、5G 網路、AI、AIoT等新興技術應用需求。未來,ITH-KY將持續強化在觸控與顯示驅動IC領域的技術實力,以應對車載市場的穩定成長,為智慧座艙及自駕車提供高效、可靠的顯示解決方案。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寧德時代 最大鋰電池基地投產 福鼎廠逾人民幣千億產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