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鎖國潮起 太陽能攻美國、穩內需

MoneyDJ新聞 2020-03-19 10:45:30 記者 萬惠雯 報導



中國太陽能生產在1月至2月份製造業大規模停工下,造成全球太陽能市場出現斷鏈潮,也影響台廠2月生產稼動率降低,目前隨著中國疫情緩和、生產漸漸解禁,然近期另一個太陽能生產基地東南亞地區也陸續開始有部分國家宣佈鎖國,未來恐進一步影響出口或生產,而台系業者在東南亞有生產基地者包括聯合再生(3576)以及太極(4934),短期內生產及出口不受影響,另外台灣內銷市場也熱鬧,在既定大型電站案陸續開展,MIT模組也陸續被電站廠商預訂產能,至有點供不應求的態勢。

東南亞鎖國  出口美國受影響

依估計,2020年全球太陽能市場規模可達129GW,其中第一大市場為中國,占比重為31%,歐盟占比重16%,美國則為第三大市場,占比重為13%。其中中國內地的業者主要可供應內需,歐對中國的雙反懲罰自2018年結束,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產品仍有重稅,故東南亞業者銷美反而有租稅上的優勢以及競爭力。

而近期隨著馬來西亞、越南等國開始進行鎖國,市場擔心未來生產恐中斷或物流發生相關問題,短期鎖國期都先暫訂到3月底,客戶應該都會有庫存以及備料,但若延長時間,在缺料的情況下不排除會有漲價的可能。

事實上,在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和面板出高額關稅後,不止台灣,中國的太陽能電池廠也大移往東南亞生產,包括Trina(天合光能)CSI(加拿大太陽能)Chint(正泰集團)移往泰國;Jinko(晶科能源)JA(晶澳太陽能)以及Longi(隆基綠能)移往馬來西亞;Vina(越南光伏)Boviet Solar(易恩符光伏)則是位在越南,而主要市場也都是以美國為主。

廣告

台灣在過去幾年也積極將產能移往東南亞第三地發展,但隨著國內業者的整併以及策略上轉型攻國內下游模組和電廠市場的發展,目前在東南亞具有生產基地者包括聯合再生的泰國和越南廠、太的越南廠等。

目前全球太陽能產能約有220~250GW,其中東南亞產能約22~25GW,但總供給產能當中,包括目前主流的PERC單晶,其它還包括多晶電池、一般單晶電池、N type電池以及薄膜電池,不少產能已是無效產能。

短期價格平穩  長期觀察疫情發展

而在報價面來看,2月份太陽能產品因中國斷鏈以及運輸卡關,業者若緊急需要備料改採空運,提升的成本部分可以轉嫁給客戶而推升價格,但自2月底到3月中旬,目前電池和模組的報價約是持平水準,業者評估,因為訂單都是先前已談好價量,所以短期的市況變動仍會依照當初的條件履行,價格不會太快反應。

但另一方面,也有業者評估,若主要生產基地鎖國或暫停生產時間延長,再往下談下一期的訂單時,若在需求面的支下,客戶可以接受的價格彈性應該也會比較大。

台灣本土模組內銷 大型電站需求熱

台灣的太陽能業者在2019年的洗戰中,不少已退出市場,另外也有部分業者轉而純攻台灣本身的太陽能內銷市場,且將業務往下游模組生產或電廠市場,如聯合再生、元晶(6443)以及安集(6477)等等。

台灣2020年本身的電廠市場也是熱鬧滾滾,依政府規劃,2020年擬新增的太陽能電站規模達逾2GW水準,且2020年不少大案推動,EPC廠為確保電池及模組供應無虞,都陸續已鎖定模組交貨量,如聯合再生國內產能已有7~8成被大型電站預定、元晶也有逾半數產能被客戶預定。

另一方面,由於先前疫情造成2~3月份來自中國的上游原料斷鏈影響,範圍包括單晶矽晶圓、模組用鋁框、EVA等,使生產受到影響,目前3月稼動率已漸回升,政府也將上半年躉購費率調降時間延後2個月,讓國內模組業者供料可以更及時順暢,模組產能至出現搶手的現象。

資料來源-MoneyDJ理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