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連4黑跌幅大 學者憂通縮

商業服務業下半年仍衰退。圖為服飾業者打折吸引買氣。(本報資料照片)
商業服務業下半年仍衰退。圖為服飾業者打折吸引買氣。(本報資料照片)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油價驟跌影響,主計總處昨日公布5月最新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1.19%、WPI年減11.6%,皆創金融海嘯以來的最大跌幅。學者憂心這次疫情重創全球經濟,若物價持續下跌,恐有通貨緊縮疑慮。

這是台灣CPI連4個月下滑,累計1至5月CPI平均跌了0.11%,主計總處日前預測,今年各季CPI分別為0.54%、負1.0%、負0.53%以及負0.31%,全年為負0.32%。台灣上次發生通縮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海嘯,該年CPI全年為負0.87%。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這波疫情中國大陸是最早復工的國家,但歐美消費市場熄火,全球需求大幅萎縮,現在的狀況是有產能、沒訂單,導致大量3C、電子產品閒置,為爭取訂單,價格戰打得更激烈,CPI就跟著跌。若物價持續下跌,通貨緊縮就可能形成。

惟對此,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委邱淑純表示,5月CPI跌幅深,主要是受油料費、燃氣大跌35%、24%所致,這兩大商品是受疫情蔓延、需求下滑影響;此外,新台幣兌美元升值4.31%,導致躉售物價總指數WPI跌幅再度擴大。但她強調國內疫情控制得宜,經濟持續成長,「台灣沒有通縮疑慮」。

按照IMF的定義,CPI連續2季負成長就有通縮的疑慮,學者認為,若全球消費市場因疫情而需求驟減,為消化庫存只好降價求售,其中,以3C商品、服飾最常見,若台灣受到影響、CPI持續負成長,就有引發通貨緊縮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