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n:保險機制在併購交易中的關鍵角色
隨著2025年國際政經局勢的不確定性增加,跨國併購與投資已成為台灣企業佈局全球市場的重要策略。怡安(Aon plc)表示,保險機制將在併購交易中的關鍵角色。
怡安集團正在亞洲各地舉行「2025Aon併購交易風險論壇」,首場即在17日於台北舉行,並以「併購週期的風險管理與多贏綜效」為主題,怡安(Aon plc)邀集來自企業、金融、法律與保險各界的專家與領袖,共同探討併購交易中的風險管理與整合綜效。
論壇與談人包括中華開發資本董事總經理殷尚龍(Alex Yin)、蘇利文香港分所綜合業務部合夥律師林靖揚(Ching-Yang Lin)、佳世達科技人資長暨永續風控長林旺賜(Danny Lin)、KPMG財務諮詢執行副總莫士緯(Mike Mo)、貿聯國際策略投資部協理彭慈風(Wendy Peng),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學術委員會召集人劉鎮圖(Lander Liu)、怡安亞洲併購與交易風險解決方案總監林淑文(Blossom Lim)、怡安亞洲訴訟與或有責任保險總監梁美琴(Cathryn Neo)、怡安台灣跨國專案負責人謝杰凌(Maggie Hsieh)等。
蘇利文香港分所綜合業務部合夥律師林靖揚表示,由於半導體與科技業環境,台灣企業走向海外具備相當優勢,尤其在車用、人工智能、醫療科技等應用領域。過去2年台灣的海外投資活動非常活躍,2025年即有可能再創新高。
跨國購併如何順利完成,讓買賣雙方都可以安心付款及交付股權?怡安台灣跨國專案負責人謝杰凌表示,根據數據統計,台灣企業的海外併購中,標的在歐美地區的案件60%~70%會被要求使用RWI(併購保證保險)。林靖揚也提到保險在購併交易案的確扮演重要的角色,他表示,併購交易的談判最終目標是彼此歡喜甘願的結合。RWI除了是推進協商效率的工具,也是合併後長期關係的潤滑劑。
在私募基金方面,中華開發資本董事總經理殷尚龍表示,購併保證保險RWI運用行之有年,收購標的及資產出售皆為普遍。倒是已知風險(known risk)的轉嫁需求逐步萌芽,是投資者尋找的解決方案。林淑文進一步指出,保險市場重視客戶的新需求,因此針對輕度及中度已知風險,提供稅務、訴訟、或有責任保險。但是,這類型保險是屬於個案評估的客製商品。依據現有經驗,客戶決定使用的原因,則以資產負債表保障及營運現金流活化為主流。
怡安亞洲併購與交易風險解決方案總監林淑文表示,客戶時常詢問併購保證保險保額的適足性。在亞洲看到平均的購買額度通常是為交易價值的25%~35%。
「企業在併購時損失發生,保險公司真的會支付理賠嗎?」是併購保證保險最常見被問到問題,怡安亞洲訴訟與或有責任保險總監梁美琴表示,依理賠數據觀之,綜觀美國、歐洲、亞太三個地區,最常見的保單理賠的四大原因是因法規、稅務、財務報表及重要訴訟等。出單後的12~18個月是最常啟動理賠的時間點。
全球變局下,企業的併購風險管理備受關注然而併購交易的長尾風險不容忽視,從交易前的價值評估、盡職調查、風險規避,到交易後的留材整合,企業決策者比以往更需具備靈活的應對策略。怡安表示,此次論壇特別強調保險機制在併購交易中的關鍵角色。例如,透過「併購保證保險」讓企業可有效降低交易中的法律與財務風險,提高談判效率。此外,針對併購後的營運風險,如員工流失、訴訟爭議、合規要求等,保險可提供整合解決方案,協助企業順利完成併購整合,實現長期價值。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1分鐘讀財經》2025股東會紀念品出爐 CP值最高是這2家
大神專訪4-3》大賺35%變倒虧25% 被2檔美債ETF狠狠教訓 她曝退休族只該買「1種債」
1分鐘讀財經》沒第8波打房!央行卻悄用一招 這2區房價必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