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用在充實營運資金 公發公司募資 去年衝1.23兆
金管會13日公布,2024年公發公司公私募件數來到598件,募資共1兆2,387億元,創近十年次高,最高是2023年1兆3,200億元,去年募資逾4成用途是「充實營運資金」,占比創十年來新高。金管會證期局表示,這可視為企業看好未來景氣,募資用在未來週轉金與備料。
據金管會統計,公發公司去年申報的私募案共119件,金額1,895.5億元,占總募集金額比重15.3%,2023年各為104件、3,054.1億元。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指出,主要因2023年有台電發行私募普通股1,499億元所致。再就國內外募集資金來看,去年國內募資申報生效案件共465件、金額8,506.8億元,海外申報生效案件14件、金額1,985億元,籌資申報生效案總計479件、金額1兆492億元,比2023年件數增14.59%,金額增3.41%。
高晶萍說明,去年中小型募資案件較多,因此不管件數與金額皆增加,公發公司國內募集金額共占總募集金額的81.08%,海外占18.92%,顯示企業仍以國內募集資金為主。
分析國內募資用途,去年高達3,698億元或43.22%作為充實營運資金,較2023年、2022年以償還債款為大宗,用途明顯不同;去年債還債款2,642億元、占30.87%,占比創近十年新低。
高晶萍認為,去年充實營運資金占比是近十年來最高,可視為企業看好未來景氣,因為去年營收獲利有成長,不用擴充資本支出,因此獲利會先用來擴廠,擴廠後產能開出來就需要備料,營運上也需要營運資金周轉,即以充實營運資金來申報用途;由於目前沒有需要資本支出,加上最近利率低,企業判斷不須急著還債,可將資金用在備料與充實營運資金上。
另去年初次上市櫃掛牌家數共67家,比2023年45家增加。高晶萍強調,去年掛牌家數創近十年新高,除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努力,股市表現亮麗也激勵企業願意掛牌。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千金股年底競速 大立光王者回歸 掀比價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