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習慣」都會讓冰箱不保鮮!不少人每天默默做 食物退冰又放回也錯爆
許多人覺得外食過油、過鹹,甚至有衛生疑慮,認為在家下廚最安心,不過,根據調查民眾使用冰箱的習慣發現,近6成的受訪者,都有食物放到過期壞掉的經驗,有7成的民眾不當使用冰箱,冰箱的功能除了「保鮮」,也成了食物的「儲藏室」。以下這4個錯誤使用冰箱的習慣,你也常犯嗎?
1、經常把冰箱塞得滿滿
冰箱冷藏室需要有冷空氣流動的空間,如果塞太滿,會提高冰箱內的溫度,縮短食物保鮮度,所以冰箱最多只能放2/3,也就是大約70%的容量,以利冷空氣流通,來維持冷度。
2、沒事也會開冰箱
一般來說,冰箱冷藏室約保持在3℃~8℃,如果以室溫18℃為例,打開冰箱門10秒,冰箱內溫度會上升5℃;室溫30℃時打開15秒,溫度就上升18℃,飆升速度非常驚人。
為了避免開冰箱影響到食物的保鮮效果,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分類」,將同類的食物固定放在同一層,打開冰箱之前,事先想好要拿哪些東西,盡量縮短開關門的時間及頻率,這樣找東西才不會花時間又浪費電,否則很容易造成冰箱溫度不夠低,而影響到食物的新鮮度。
3、生、熟食沒有分區擺放
海鮮及肉類是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等的主要來源,很多人都以為用塑膠袋綁好,或用鍋蓋蓋上湯鍋、包保鮮膜,就已經是處理好食物分類。事實上,如果生、熟食沒有妥善分裝密封,並分開冷藏冷凍,就會提高細菌交叉污染的機會。
為了避免食物互相污染,一定要以「熟食放上層、生食放下層」為原則擺放。以「冷凍庫」來說,冰棒、凍品等可直接食用的東西放在最上層,而生的雞鴨魚肉放入冰箱前,最好先洗掉血水,將水分吸乾後用袋子封存,再放到冷凍室下層,如果可以的話,採買時帶著保鮮盒請老闆分裝更佳,這樣一回家就能直接放進冰箱冷凍,不但環保乾淨、延長食物保存時間,還可避免血水滲出來污染了其他食物。
而「冷藏室」的部分,通常在上層、靠近冰箱門處溫度較高,米飯、雞蛋都可以放在這邊,下層、靠後壁處則較冷,尚未烹調過的食材則往這裡擺。總之,無論是任何食物,進冰箱前都應該適當處理,用乾淨的袋子重新包好或裝入密封保鮮盒後再冷藏,應避免直接塞進冰箱裡頭。
4、把冰箱當成儲藏室
冰箱冷凍庫多維持在-18℃以下,在-18℃~-20℃時,微生物的活動幾乎停止。儘管食物可貯藏較長的時間,但不具有殺菌的功能,也無法延長保存限期。基本上肉類可以冷凍1個月,海鮮類可冷凍1週,蔬果則可冷藏3天,但食物一旦開始存放,鮮度就會逐漸降低,到最後就算加熱烹調,也不容易去除細菌產生的毒素,因此,不宜將食物擺放在冰箱太久。
另外,有不少人會將魚、肉放在室溫下退冰,退冰後因為用不了這麼多食材,於是又放回去冷凍庫。其實,像這樣退冰又冷凍,吃下肚很容易會導致食物中毒;最保險的退冰方式,最好還是放在冷藏室最上層的「保鮮層(冷卻室)」,既可以退冰,也能維持在不結凍的低溫下,放個1~2天也沒問題。
延伸閱讀:
·吃不完的食物加蓋、保鮮膜密封都錯了! 專家親授「正確做法」防變質、延長保存期
·食物密封、真空後能延長保鮮? 專家一語突破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