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悲觀中存有希望 靜待落底反彈訊號

2023悲觀中存有希望 靜待落底反彈訊號
2023悲觀中存有希望 靜待落底反彈訊號 (Galeanu Mihai via Getty Images)

2022年在金融市場上,發生40年來兩件大事,就是美國出現最高通膨率後,以及聯邦準備會(FED)連續3碼暴力升息,最終累計升息17碼共425個基點,今年利率已升至4.25%~4.5%,在短短10個月時間升息超過4%。通膨與升息延遞效應下,2023年美國經濟,恐將轉為衰退,未來可能連續2個季度GDP為負值且失業率上升,幾乎已經是市場的共識。

市場多數專家,預估股市的最壞狀況可能已經過去了。

個人以為其實最壞狀況可能還沒來!

台股加權指數,區間震盪,先跌後漲

目前加權大漲近2500點約19.63%,僅是空頭常見的較大反彈,指數反彈常見高點約淨值比1.9~2倍。整理以下三個階段:
1. 當2023年第一季,如果出現高點約14800~15500點之間,可能先迎來一波緩步下跌。
2. 當4月初,公布第一季GDP預測值,如果按照先前預測,應該會出現衰退消息,此時加權指數,有可能再度回測至2022年10月低點附近。
3. 常見空頭低點約淨值比1.5倍約12000點,有機會形成底部型態後,壞消息將不再破低點,2023年第3季緩步上攻。

最壞狀況則是發生黑天鵝事件,目前所能預期的更壞消息,例如明年美國升息至5%後,美房貸利率升到7%以上,此時遇上經濟衰退,大量中小企業獲利大幅衰退或虧損,難以償還貸款利息或甚至出現公司債到期需展延寬限,甚至發生違約事件,失業率上升遇到房貸利息上升,還款不正常房屋進入法拍,導致房價大幅下跌,需防短線暴跌,歷史常見恐慌性暴跌最終約跌到淨值比1~1.2倍附近約9600點附近。

隱藏在背後的美國經濟問題,遠比市場預估來的嚴重

  1. 美國聯準會(FED)連續多次下調經濟預估,上修失業率。 將 2023 年經濟增長率下修至 0.5%,低於上次預測的 1.2%,失業率則自原本預期的 4.4% 升至 4.6%。

  2. 在CPI減緩且低於預期後,FED仍多次調高對明年終點利率的預期並延長終點利率持續時間,換言之延緩降息的時間,延長至2024年。多位FED官員表示明年終點利率可能會比目前預期的5.1%更高。

  3. FED多次調高終點利率、調降明年經濟成長率、提高失業率。似乎避免一次調整,深怕引起恐慌,慢慢提高讓企業與人民提前準備好因應的手段。更可能暗示著通膨狀況並不明朗,可能原因,當薪資成長率高於5%,原物料期貨未持續下跌等原因推估,當CPI下降至5%後,恐難以再持續顯著下降。

  4. 快速升息至5%後持續且長時間維持5%,對企業原以1%利率作為報價與營運恐大傷獲利。房貸利率激增至8%後,繳款利息激增將侵蝕家庭其他開支最終影響非必需品消費力,形成惡性循環。

台灣明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2.53%,恐怕過於樂觀

台灣是以外銷為主的市場,出口中國約42.3%(部分將再出口至美國),出口美國約14.7%。當美國與中國成長減緩到衰退時,對台灣經濟影響很大。

廣告

台灣經濟發展已經放緩,外銷訂單從9月開始出現年減的衰退訊號,央行更將今、明兩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兩度下修至2.91%、2.53%。分別較9月時的預估下修0.6、0.37個百分點;物價方面,央行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將高於2%,但明年CPI可望降至2%以下。

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已經調降至2.53%,筆者仍認為太樂觀。對照美國GDP與台灣GDP,可以發現2000年後,當美國GDP為負值時,台灣GDP很難超過2%,多半也是負值居多。明年因為解封,內需產業有機會大幅成長,但外銷部分可能會非常難看。

2023年盤勢轉跌,下跌後,投資人宜靜候落底反彈訊號

以過往歷史來看,當重大泡沫破掉後,要重返繁榮多半需要反覆築底,如1990年的金融泡沫,築底30個月(1990年10月~1993年2月)。2000年網路泡沫,築底30個月(2000年12月~2003年5月)。2011年歐債危機,築底15個月(2011年11月~2013年1月)。大約需要15~30個月。

在過去金融歷史上,曾經發失兩次黑天鵝事件,在急殺後見底後,都出現殺低後,反轉向上的多頭格局。第一次是2007年次級房貸導致金融海嘯,僅築底6個月(2008年10月~2009年3月),是因為FED將利率急降至近零利率的資金行情。第二次則是新冠疫情後,後續也發生下跌後,快速V型底部轉多頭,也是因為FED將利率急降至零利率的資金行情。

今年加權歷史新高18619點,淨值比高達2.4倍,符合歷史泡沫條件。2024年有總統選舉,假設FED如其所述,須至2024年後才考慮降息。綜合來看,2023年上半年指數衝高再回測,反覆築底的可能性較高。行情總是在悲觀中逐漸形成,投資人宜多留意落底訊號,靜待最佳買入時機。

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