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0人連署促立法「議價+基金」 對抗Google、Meta等平台壟斷
Google、Meta等跨國平台無償使用新聞並壟斷數位廣告,台灣新聞學者、記者、學生超過1450人連署,並於22日在台大新聞所召開跨界記者會,公開呼籲政府立刻通過「新聞議價+新聞基金」雙軌立法。
主持人臺師大大傳所教授王維菁指出,連署行動短短十天內,已獲得超過1450人連署,其中學界超過166位、來自國內47所大學及中央研究院學者參與 ,及業界超過452位新聞從業人員響應,亦獲得台灣新聞記者協會、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無國界記者組織台灣分會、媒體觀察基金會、媒體改造學社、公民參與媒體改造聯盟等均參與其中。
王維菁指出,跨國平台長期免費挪用新聞內容,卻拿走數位廣告的七成收益,導致台灣新聞業營收崩跌、人才大量流失,傳播學界早從 2021 年就開始倡議新聞議價與基金,但政府至今沒有實際行動,她批評跨國平台每年賺走台灣四、五百億元,沒有合理回饋或分潤公平合理嗎?
王維菁強調,雖然數發部擔心,新聞議價和基金會影響台美關稅談判,但三、四十億元的授權金與基金對國際貿易來說數額很小,但對新聞工作者卻是活命的資源。呼籲朝野三黨即刻立法。
輔大新聞傳播系教授陳順孝表示,目前新聞產業衰退的關鍵原因,是數位平台剝削媒體,並提出三個主張,一,新聞使用者都應該付費。二,無論大型媒體還是小型獨立媒體,都有資格和平台議價分潤,且分潤更要實質提升記者勞動條件。三,分潤結果要支持優質、多元、深度的報導。
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慧雯指出,政大新聞系所學生看見產業糟糕的薪資結構,進入新聞系的人數越來越少,呼籲朝野三黨立法「新聞議價+基金」。
臺大新聞所教授林麗雲表示,連署頁面上有學生留言「我學士、碩士都在台大念,畢業後起薪卻只有三萬四,還要被民眾笑『小時不讀書』。林麗雲表示,跨國數位平台Google、Meta宰制新聞產業,不用付內容費,不用寫一篇新聞,卻坐收七成以上廣告收益。媒體被迫接業配、投標案,甚至淪為政商工具。此次立法宣示「新聞有價,不只有價格,也有社會價值。」新聞業需要新的政策,才有健康的生態環境,呼籲政府放下對立,儘速通過「新聞議價+基金」雙軌制。
雜誌公會理事長龔汝沁強調,台灣雜誌社資本小於100萬的佔四分之一,小於1,000萬的佔三分之二,比起Google資本額及每年獲利都以新台幣兆元以上計「可說是小蝦米對大鯨魚。」建議採取「議價+基金」雙軌制,才是成功之道,倘若只有議價,小雜誌社無法與大科技平台公司對抗。
《天下》共同執行長/內容長吳琬瑜表示,在平台剝削下,「不是年輕人不刻苦,是媒體經濟模型已經無法支撐新聞根基」。
電視學會秘書長/中視副總經理邱智鑫表示,如今媒體同業都自嘲是媒體「慘」業,他認為,大型數位平台無償使用本土媒體產製內容,讓新聞生態嚴重失衡,這是結構性問題,立法機關應正視。邱智鑫表示支持支持建立強制、透明、公平的議價制度,同時新聞永續基金也是必要配套措施。
華視新媒體部經理陳信聰說,演算法不透明、媒體分潤稀少,導致媒體基層裁員、減薪、工作壓力龐大。「現在就是媒體與大科技公司共存共榮的關鍵時刻,」呼籲平台與媒體一起努力。
民視電視編審陳建民呼籲三黨立委共同努力,立法議價+基金雙軌制,讓新聞從業者有更有尊嚴。
三立電視編審李玉梅指出,媒體必須投注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在時間壓力產出兼具深度、廣度和公共價值的新聞。
全國傳播媒體產業工會理事長嚴文廷認為,議價和基金金額要有一定程度分給現場工作者,呼籲議價和基金不只是彌補資方虧損,更應改善基層勞動條件。
台灣新聞記者協會會長吳柏軒表示,無國界記者組織RSF、國際記者聯盟IFJ等國際記者組織調查台灣新聞產業狀況,發現台灣新聞量蓬勃,記者待遇卻很低,問題就是平台壟斷數位廣告。他強調,新聞工作的價值不應被網紅取代。
台大新聞所學生楊仁表示,年輕記者「需要一個不必被流量和點閱綁架的環境」,呼籲立委支持新聞議價與基金立法,「支持願意把青春投注在公共知識與社會對話的年輕世代。」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127萬股東哭了!00919貼息翻黑怎麼辦 經理人送定心丸 建議曝光
大陸黃金公司驚傳暴雷!萬人受害慘損失82億 吸血手法曝光
1分鐘讀財經》台幣又爆恐慌!匯銀曝央行1殺招 「引蛇入甕」 再出手狙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