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松導入新血 更重視員工成長

黑松第三代掌舵人董事長張斌堂。圖/顏謙隆
黑松第三代掌舵人董事長張斌堂。圖/顏謙隆

黑松張家傳承,至今已來到第三代,黑松董事長張斌堂說,到第三代後,家族成員就分散到百行百業,他接任董座前在台灣綠藻公司任職,因為是學食品出身,加上很早就加入董事會,對黑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獲董事們的支持出任董事長。

但雖說是家族企業,實際管理都是以控股公司治理,張斌堂強調「我也是專業經理人!」家族成員在集團任職高階主管的屈指可數,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特助。

「食品業較不會落入年輕人就業雷達中」,他十多年前即觀察到制度、文化都要改變,不能依以前的制度傳承,必須提振員工朝氣與新鮮感,也才能落實到數位時代需求,反映出百年企業在這個時代因應的韌性。

張斌堂直言,食品業早就是「食品科技業」,黑松在50年代就進入全面自動化生產,食品工業就要有全自動機械,時序至今,黑松更將「智能營運」視為企業願景之一,未來技術發展將更仰賴智慧化,不但為了提升競爭力,也能實踐「友善環境」的願景目標。現在數位時代導入AI更需要年輕的科技人才進來,所以就回過頭來與科技大學產學合作,傳統產業也需要科技人才協助。

他認為,新世代的數位學習能力更強,黑松除導入新血人才,透過黑松教育基金會的年輕員工,將所學擴散至母企業。基金會成立至今12年,不僅致力於環境特色教育,同時兼任基金會董事長的張斌堂,更發現這支年輕團隊有著極強的學習動力。

他認為人才進來不是只有本業能力訓練,還要陪伴學習,再進一步分享擴散,透過基金會再影響母企業,像是舉辦Notion讀書會,推大家一把,進一步成長,這也是張斌堂希望大家都能運用的行動方針-「增能、陪伴、擴散」。

在黑松任職多年的年輕公關就表示,黑松在人才學習投資很多,相對科技業薪水高但時間長,這裡最大的優勢在於,提供各種免費學習機會,鼓勵員工持續成長。

目前黑松集團各部門老中青五代都有,主力員工年齡層在31~40歲、40~51歲,他期待可以引進新人才,帶動既有員工一起數位學習,讓百年企業邁向數位企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hold不住!最賣進口車也漲了
美光業績報喜 歐美股油價齊反彈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