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爾續任Fed主席 半導體股帶領台股攻萬九?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今年上市櫃企業獲利頻創新高,第三季獲利就高達 1.18 兆元,前三季獲利 3.22 兆元,年成長將近一倍,預估今年全年獲利突破 4 兆元,應該沒問題,這麼強大的獲利,外資圈也不得不按讚,尤其美股那斯達克和費半持續創高,內外利多雙星拱照之下,半導體族群將有望扮演台股上攻的最大推手。

半導體自疫情以來景況熱絡不用多說,晶圓代工報價節節攀升,明年依然維持上漲走勢,原本外界預期明年晶圓代工報價整體漲幅大概只有 5%,但現在幾乎上修翻倍,預估台積電 (2330-TW) 明年有 8%上漲空間、聯電 (2303-TW) 有 10%、世界先進 (5347-TW) 則有 7%。

台積電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整理,最近回到最高 623 元,整理過後持續挑戰前高,未來營收獲利展望都將再提升,預期本益比仍有向上空間,同時帶動同業發動比價效應,像是台灣第二大晶圓代工廠聯電,今年營收有望締造新猷,但目前本益比卻只有 15.74 倍,股價確實委屈,另外,同樣提供晶圓代工的世界先進目前本益比為 18 倍、旺宏 (2337-TW)8 倍、茂矽 (2342-TW)23 倍,也都偏低。

另外,上市櫃今年獲利創高,也將帶動明年整體現金殖利率提升至 4.5%~5%的高水準,年底前包括外資、壽險、金融機構等自有資金部位,將會大舉搶進高殖利率個股,像是今年大賺錢的金融、面板族群近期都有不少投信布局的影子。

當然,題材發燒的族群也絕對不要錯過,像是元宇宙就依然擁有高人氣,雖然整體元宇宙發展還需要一段時間,但現在硬體廠商已經開始接單架構元宇宙框架,國際晶片大廠 AMD 不久前就接到臉書 (META) 資料中心新訂單,而台灣元宇宙概念股也開始展開輪動,之前大漲好幾波的宏達電 (2498-TW)、威盛(2388-TW) 現在都拉回整理,接下來相關零組件有望接棒上場。

光學鏡頭玉晶光 (3406-TW) 已經順利拿到 Oculus、Sony 訂單,明年蘋果的隱私眼鏡也將推出,玉晶光將是最大受益者。11/16 我向大家推薦玉晶光之後,短短四個交易日股價已大漲 17%。玉晶光週一 (11/22) 股價強勢帶量突破所有均線,法人單日買超近 3,000 張,短中長期技術面都呈現多頭向上趨勢。

萬寶投顧陳子榕指出,同樣在 11/16 分享的亞光 (3019-TW) 週一股價亮燈漲停,股價創下波段新高,推薦後的漲幅也達 17%。近期提醒大家,盤面輪動速度加快,布局上要更仔細挑選,嚴設停損停利,才能將資金充裕活用在能獲利的股票上。

雙鴻 (3324-TW) 伺服器、VGA 及商務 NB 需求穩定,且蘋果新機散熱模組可望推升營收及 ASP,毛利率也從第二季谷底回升,愈來愈多伺服器採用 Whitley 平台,可望提升 ASP;另外,受惠於韓系品牌手機明年首季旗艦機種確定改採超薄熱板(VC),加上部分中階機種也改採熱管方案,再添第四季以及明年首季營運動能。

辛耘 (3583-TW) 受惠 AMD 奪得 META 元宇宙訂單,帶動台積電 3D Chiplet 先進封裝需求,而辛耘正是台積電先進封裝濕製程設備供應商;辛耘第三季營收 12.89 億元創新高,累計前三季營收 32.48 億元亦創同期新高、EPS 達 3.7 元,目前自製設備、晶圓再生營收占比已拉高逾 4 成,隨著辛耘兩岸再生晶圓增產、新廠投產,預估全年營收獲利將優於去年,明年台積電竹南廠正式啟用,也將持續推升營運步步走高。

穎崴 (6515-TW) 為半導體測試介面大廠,受美中貿易戰和晶圓吃緊影響,今年上半年業績有壓,經調整產品及客戶結構後,10 月營收重返 3 億元大關,第三季 EPS 高達 3.57 元,接近上半年總和,預估第四季營收獲利持續向上。穎崴的客戶群囊括美系處理器大廠、封測及晶圓代工龍頭,國外客戶營收佔比逾 8 成,目前訂單能見度已至明年上半,明年營收拚雙位數成長。

當然,還有一些好股在指數高檔震盪下,極短線籌碼仍具優勢的好股,包含車電股、第三代半導體 、新蘋概等相關個股,但在篇幅有限之下,請直接進入粉絲團看看了,希望對讀者大眾,有其幫助。

廣告

立即免費加入陳子榕粉絲團,可獲得更多資訊分享

戰情中心陳子榕 LINE 粉絲團
https://line.me/ti/p/@marbo777

戰情中心陳子榕 FB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marbo777/

戰情中心陳子榕 telegram 粉絲團
https://t.me/marbo777

本公司所推薦分析之個別有價證券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更多鉅亨報導
•鏡頭股+DRAM強力補漲 下一個搭上元宇宙的是誰?
•蔡明彰觀點:跨年行情主流替換 高估值要跌了 低估值會轉強

精選財經深度觀點盡在 鉅亨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