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險區居家快篩自保!家醫師:避免失誤操作5要點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隨著疫情逐步緩降,防疫仍然不能放鬆,尤其如果身處於高風險區域,或與確診者足跡重疊時,一旦懷疑擔心,就可使用居家快篩來自保。但是,應該使用哪一種居家快篩試劑,是核酸檢測?還是抗原檢測?家醫科醫師分享掌握5要點,能避免篩檢誤判產生失誤。

居家快篩試劑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
居家快篩試劑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

自從核准發售居家快篩試劑已逾兩個月,常見疫調過程中發現有確診者足跡的高風險區域,包括企業等,可能需要積極配合居家快篩,確保工作環境健康。隨著民眾使用經驗與需求逐日增加,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家醫科陳宥達醫師觀察發現,部分民眾對於居家快篩試劑仍不清楚該如何進行,以及該什麼時候篩檢?

陳宥達醫師表示,居家快篩試劑主要分為: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

核酸檢測:

核酸檢測採用分子增幅技術,檢測檢體中是否有病毒的遺傳物質,優點是在病毒量低的時候,就能偵測得到,陽性一致率較高,約為97%,但所需費用較高、時間也較長。

抗原檢測:

抗原檢測則是運用可以專一結合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就像是鑰匙與鎖配對結合開鎖的概念,操作方便,且時需較短,但需要病毒量較多才偵測得到,且陽性一致率較低,約為90~94%。不論是核酸檢測或者抗原檢測,兩者都是從鼻腔採檢,因為鼻腔的病毒量比口腔更多。

至於民眾應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快篩試劑?陳宥達醫師分享,若是染疫風險不高者,或是進行定期快篩管理者,考量到成本,建議可以選擇抗原檢測即可,但如果三天內曾有高風險與確診者接觸過的話,則該使用核酸檢測,靈敏度較高,比較不會造成誤判。

陳宥達醫師補充,若是Ct值過高、無症狀感染者或是採檢不確實,都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度。若民眾擔心自己出現偽陰性(即已經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陰性),建議五到七天後再做一次快篩,緩解心中的疑慮。(圖片提供/家醫偵探陳宥達醫師)
陳宥達醫師補充,若是Ct值過高、無症狀感染者或是採檢不確實,都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度。若民眾擔心自己出現偽陰性(即已經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陰性),建議五到七天後再做一次快篩,緩解心中的疑慮。(圖片提供/家醫偵探陳宥達醫師)

陳宥達醫師提醒,使用居家快篩避免產生失誤,有以下5要訣:

廣告

1.操作前請清潔雙手:

若是手部不潔,細菌可能會汙染拭子(棉棒),造成結果失準。

2.仔細閱讀保存期限:

跟所有日用品一樣,過期的快篩試劑可能已經失去效力,結果也無法參考。

3.要使用之前再開封:

有些民眾習慣拿到快篩套組後,就會拆封所有物件備用,反而可能造成未使用的內容物過早暴露於環境、影響結果。

4.拭子應充分浸泡於試管:

有些民眾會以蜻蜓點水的方式將拭子沾入試管,但浸泡若不夠久,檢體與緩衝液沒辦法混和,會無法得到正確的結果。

5.擺放日期拍照存證:

建議可將檢驗結果與可顯示日期的物品放在一起拍照,以便後續作為證明使用。

擔心出現偽陰性與偽陽性,可以怎麼做?

陳宥達醫師補充,若是Ct值過高、無症狀感染者或是採檢不確實,都會影響到檢測的準確度。若民眾擔心自己出現偽陰性(即已經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陰性),建議五到七天後再做一次快篩,緩解心中的疑慮。

若快篩結果呈現陽性,或者有身體不適的狀況,無論是否為偽陽性(並未受到感染,快篩卻呈現陽性),由於快篩試劑的目的是快速篩檢出可能確診的病人,建議皆應盡快通報各地衛生局進行進一步檢測。

陳宥達醫師補充,各廠牌試劑在操作上有些許不同,詳細步驟請參照各廠牌說明書。當所有檢測步驟完成後,請妥善處理廢棄物,以免造成環境汙染。

家醫偵探陳宥達醫師臉書

【延伸閱讀】